2024年05月22日
晚报讯(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朱婷婷)近日,在滕州市鲍沟镇赵庄村黑木耳种植庭院里,一垄垄木耳菌棒整齐排列。菌棒上的木耳色泽黝黑、肉质肥厚,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娴熟地穿梭在菌垄间,忙着采摘、搬运和晾晒。
鲍沟镇赵庄村以闲置院落为中心,利用周边非生产占地、四边地、空闲路、坡台地等边角地种植,借助滕州市润禾食用菌合作社技术优势,探索实施露地黑木耳种植,作为庭院经济的试点,目前进行试点的54个院落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余元的收入。今年开春,有了赵庄村成功的种植经验,吸引该镇吕坡村、马庄村等10余个村纷纷前来学习露地黑木耳种植技术,目前已有240余个空闲院落推广种植露天黑木耳,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鲍沟镇的这一成果是该市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微生物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撬动农业的“绿色革命”亮点之一。近年来,该市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加大生防微生物、饲用微生物、土肥微生物等研发力度,建立起从微生物资源开发、功能改造与利用、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闭环式自主研发体系,鼓励农业微生物企业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搭建微生物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坚持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探索推行种养循环化、废物资源化等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立健全畜禽粪污储存、回收和利用体系,完善配套相关处理设施,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污水曝氧循环利用等粪污处理模式,推动畜禽养殖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提标升级。以秸秆“基料化”为方向,支持食用菌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食用菌基料生产线,利用作物秸秆等各类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基料和菌包,提高秸秆利用效益。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将农业废弃物处理成生物有机肥、土壤修复菌剂、生物水溶肥等60余种微生物产品,通过项目政策资金补贴后再推广到项目种植基地使用。
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鼓励引导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使用微生物菌肥、微生物水溶肥、微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替代传统的化肥农药。截至目前,该市共建成枣庄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