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烙画互相融合 山水人物均能入画

孙华:巧手“烙”出大千世界

2020年07月27日

晚报讯(记者 孔浩 摄影报道)近日,山亭烙画传承人孙华女士被枣庄职业学院聘为“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客座教授。年轻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高校的客座教授,这在我市并不多见。

1987年出生于滕州的孙华,从小心灵手巧,在烙画学习班上接触到了传统的烙画艺术,从此,她便爱上了这门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画种,并逐渐掌握了烙画的创作技法。结婚后,孙华来到了杭州,她一边在工艺美术厂从事书画创作工作,一边到美术馆看展览,到中国美院去听课,向杭州的书画大家们请教,艺术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

烙画,早期称为“烙花”,是用特制的铁笔经过调整温度、力度、速度烙制而成。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最具特色的竹牌工艺经过一系列工序,利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皴擦等手法绘制而成,画面呈褐色,古朴典雅,清新秀丽,层次与色调丰富,画面具有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和浮雕效果,立体感较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观赏性。

有专家评价说,孙华的烙画作品从传统美术中吸取精华,以葫芦、棉布、宣纸、丝绢、木片、竹子等不同材质为载体呈现,因材质变化而工序各异,既表现出了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展现出了西洋画的严谨写实效果,巧妙地把绘画艺术与烙画艺术水乳交融,无论是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均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五六年前,孙华和丈夫回到了家乡山亭创业,丈夫开画廊,她则师承于河北省级烙画传承人艾秀琪先生,成立了自己的烙画工作室,潜心从事烙画的学习与创作。孙华还开设了烙画艺术课程,在做好传承与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博览会,代表作《清供系列》,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奖。孙华表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将积极创作可以与时代接轨的艺术作品。下一步,她将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色、人文、自然为题材的文创作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让大家近距离的感受烙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