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5年07月19日
本报记者 张莉萍 赵瑞
温度36.5℃、湿度59.1%RH、光照1583Lux、土壤PH8.5……在枣庄市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的智慧管理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与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相映成趣。这片充满科技感的石榴园,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典范,也是政协《关于加快我市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一线调研把脉产业痛点
“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石榴资源禀赋,精心培育石榴特色产业,推动了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但与蒙自、会理、怀远等国内其他石榴主产区对比,我市石榴主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及地域条件限制较多,鲜果亩均产量低、上市时间晚,产销竞争力不足;背靠风景名胜区,石榴扩种受到较大限制,严重阻碍了石榴产业的联动发展,现有潜能未能得到有效释放……这些问题被精准写入《关于加快我市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中。”谈起我市石榴产业曾经的困境,民建枣庄市委会秘书长梁梦晓记忆犹新。
2023年,民建枣庄市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万亩榴园,与果农促膝长谈,走进石榴产业发展一线,倾听企业诉求,最终形成《关于加快我市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这份凝聚基层智慧的提案被列为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办理,并迅速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枣庄市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率先出台,将石榴产业上升为市级战略;《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则从法律层面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案核心就是做好‘品牌、品质、产业链’三篇文章。”梁梦晓介绍,建议包括依托当前“国字号”“省字号”石榴品牌优势,主打央视“冠世榴园·生态枣庄”形象宣传广告,向全球推介枣庄石榴和特色文旅产品,提升地域辨识度;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石榴鲜果批发、石榴冷链物流、石榴文创市场、石榴云平台交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石榴商贸集散地;深耕石榴大健康产业赛道等具体措施。
多维重构“榴园密码”
组织协同支撑是提案落地的关键一环。
提案立案后,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启动响应,第一时间梳理提案内容,聚焦石榴产业升级、果农增效等关键方向整合资源,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清单与推进时限,联动科研、市场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推动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把提案建议转化为助农增收的实效,为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品种创新方面,去年新收集保存种质41份,总数达到473份,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品牌建设同步发力,重点打造了以石榴为代表的农特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现在这个视频播放量已达到180万次,而‘峄城石榴’则被列为2024年农业农村部精品培育计划。”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希荣介绍。
在峄城区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230亩现代化温室大棚里,27个新品种石榴树长势喜人。“我们引进软籽、硬籽优质品种,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石榴亩产提高的同时也为老百姓种植石榴提供了技术数据的依据。”山东兴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体松指着大数据平台介绍。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源于提案中对石榴“品质提升”的呼吁。
全产业协同激活“榴链动能”
目前,全市石榴深加工产品覆盖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工艺品等系列,实现“果皮-籽粒-果汁”全组分利用。同时,提案中“延长产业链”的建议,也在通过石榴深加工产业集群变为现实。
在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石榴不仅变身果汁、果酒,更衍生出牙膏、香皂等日化产品。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刘广忠自豪地说,“公司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石榴产业来进行加工、生产、创新产品。去年,新投产的特膳石榴产品一上市就深受市场好评,这就说明石榴产业它不光是附加值大,而且产业链很长。未来,我们对石榴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近年来,我市深挖石榴产业潜力,构建形成了从种质资源、种植生产、盆景盆栽、精深加工、产品贸易到休闲旅游的石榴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小石榴”长成产值近50亿元的“大产业”,从种质保护到产品研发,每颗石榴都被“榨”出最大价值。此外,石榴盆景特色专业镇、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激活了产业潜能。
从调研脚印到政策蓝图,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从政协提案到产业蝶变,政协提案像一颗种子,扎根在了实践的沃土,催生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