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尹慧媛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初读这段话时,我心头一震——这何尝不是曾经那个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的我?
那时的我,害怕努力付诸东流,于是不敢全力以赴;又隐隐觉得自己或许不凡,从而不甘就此沉沦。直到在图书馆的书架间遇见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起初是被它诗意的书名所吸引,读完后才发觉,它不止是一本书,更是一束光,照进我犹疑不决的生命里。
比尔·盖茨曾评价道:“每个人都会喜欢这本书,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而于我而言,塔拉的故事更像一根细刺,轻轻扎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不剧烈疼痛,却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如何唤醒灵魂的故事,更是一场思想与命运的博弈。究竟是什么的力量,能让一个女性在接连不断的伤害与否定中,一次次完成自我的破碎与重建?塔拉用她的生命历程给出了答案。
作为家中七个孩子里最小的女儿,塔拉在父亲的绝对掌控下成长。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父亲不允许孩子们接受正常的教育,他们只能在家帮做废料分类工作,即使生病受伤也不能就医。在这般封闭的环境中,年幼的塔拉从未质疑过父亲定下的规则。直到独立特行的四哥泰勒毅然走出大山。由于看到哥哥的改变,塔拉开始思索:人生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最打动我的,不是塔拉最终进入哈佛、剑桥的辉煌成就,而是她在无数次自我怀疑中依然选择前行的勇气。多少次,她在学术世界的成就与对家庭的负罪感之间痛苦徘徊;多少次,她几乎要放弃来之不易的新生,回到熟悉却压抑的过去。这种挣扎如此真实,映照出每个试图突破命运枷锁的人都曾经历的内心煎熬。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重塑自我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蜕变,如同动物蜕皮,伴随着疼痛与新生。但唯有勇敢直面这份痛苦,才能抵达内心真正向往的那座山。
从十七岁之前从未踏进过教室,到通过自学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塔拉用知识的力量一点点拆解又重建了自己的世界。在这个崇尚自我提升的时代,她的故事犹如一味清醒剂:教育的终极意义不在于阶层跨越,而在于获得思想的自由;成长最珍贵的收获不是外在光环,而是建立独立而完整的自我认同。
当我们像塔拉一样,敢于质疑被赋予的一切,才有机会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破碎与重建之间,找到那条独一无二的路。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每一个走过的人都会懂得——所有的伤痛与挣扎都值得。因为最终,我们要飞往的不是他人的期待,而是内心真实的召唤。
《平凡的世界》中的话恰如其分:“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个觉悟时期,而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人生的每个阶段难免遭遇困顿与迷茫。当你翻开《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会发觉曾经的沉重不过轻如鸿毛。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探索,更重要的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值得飞往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