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印:十九年坚守的亲情颂歌

2025年11月03日

本报记者 王兆虎

今年56岁的杜传印是滕州东沙河街道郭堌堆村的村民,只因为那一句“他们是我的家人”,杜传印便下定决心,19年来对妻子患病的兄妹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一句承诺,患难时刻见真情

1988年,忠厚老实的杜传印与妻子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平淡幸福。婚后不久,妻子的哥哥和妹妹因生活变故受到刺激,先后患上精神疾病。为减轻岳父岳母的负担,工作之余杜传印和妻子经常去照顾兄妹俩。岳父病逝后,年事渐高的岳母照顾起兄妹俩已力不从心,此时杜传印正在城里从事装修工作,有着不错的收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回来照顾家人。面对妻子多次劝阻,他的回答总是很坚决:“只要我在,绝不能让大哥和小妹没人管!”

他重修了妻子老家的房屋搬了过来,一边靠着雕刻的手艺谋生,一边精心照料病人。最难的时候,住院的岳母、发病的兄妹、需要照料的儿女让夫妻俩焦头烂额,但再苦再累他们都相互扶持坚持下来。

不离不弃,精心呵护19载

不同于普通病人,照顾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多耐心和付出。刚接手时,缺乏经验的杜传印没少吃苦头。一次刚做好饭,他想着让兄妹俩趁热先吃,找了一圈却看到大哥正闷在房间里发呆,叫了两声都没应答,便走上前又叫了一声,没料到大哥瞬间暴怒,一拳重重地打在了他的胸口。没有防备的杜传印顿时两眼一黑倒在地上,好半天才缓过来。

慢慢地,杜传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能沉着应对了。一次他正在做饭时,看到小妹手里握着一把菜刀,非要帮着做饭。杜传印屋里屋外紧跟着,生怕她受伤或伤人,终于趁小妹不注意一把夺下菜刀。

多年来,杜传印悉心照料着兄妹俩的饮食起居,定期带他们复查,耐心听他们倾诉,总能第一时间读懂他们的混乱表达、安抚他们的情绪,逐渐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亲人,连岳母和妻子都自愧不如。

接力守护,亲情传递好家风

2021年以来,积劳成疾的杜传印两次住进医院重症监护室,这期间他作了最坏的打算,叮嘱最多的还是让家人把兄妹俩照顾好。

杜传印的儿女打小就知道父母不容易,懂事的他们帮着父母料理家务,成年后更是接过父母肩上的责任,尽己所能守护着这份亲情。舅舅病情加重时,杜传印的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开车送舅舅去济南就诊,检查陪护、端水喂饭没有丝毫怨言,杜传印的女儿则留在家里照顾小姨。

杜传印住院期间,兄妹俩的吃喝拉撒都是孩子们在照料,实在忙不过来时,儿媳还委托好友做好饭菜送到家里,生怕舅舅和小姨受了委屈。

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让一家人对“亲情”有了更多理解和眷恋。相濡以沫的妻子婚后便将杜传印的奶奶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到老人家97岁去世。村里人提起杜传印都会伸出大拇指。杜传印的无私守护道出了人间亲情的厚重,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