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稳立法征集“直通车” 搭起社情民意“连心桥”

——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多举措织密立法民意网

2025年10月15日

李莉娜

近日的台儿庄,一场与立法相关的“民主对话”正生动上演。《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的意见建议征集现场,到会的立法征询专家和人大代表各抒己见,热烈讨论。3个小时的征集会议,共提出43条57处修改意见。

5月份以来,《山东省粮食安全促进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枣庄市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等多部条例草案意见建议征集轮番展开。台儿庄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纽带,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立法意见建议征集体系,共征集意见建议421条,整理上报146条,让群众声音直抵中枢,为高质量立法注入“泥壤之息”。

体系筑基,

驾稳立法征集“直通车”

“以前觉得立法是‘远在天边’的事,现在家门口就能提建议,真的是太方便了!”家住运河街道的退休教师王兰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精心建立的覆盖立法前、中、后的完整民意通道。今年以来,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十步工作法”,形成从调研征集到普法监督、从论证上报到反馈激励的全流程机制,将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纳入规范化轨道。在上级立法计划下达的第一时间,台儿庄区人大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由相关专委会提前开展针对性调研。今年上半年,为了做好《山东省粮食安全促进条例》《山东省特殊教育条例》意见建议征集,两个调研组分别走访了相关部门单位和社区群众,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立法意见征集奠定了良好基础。线上线下双渠道的融合,更是让征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通过“数智人大”平台、立法建议“码”上提小程序,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立法;区人大各专委根据条例情况召集立法征询专家、业务部门骨干和人大代表座谈征集;各工作站、立法信息员则组织“小板凳聊立法”“乡间议事会”等,让工、农、商各类群体的声音不被遗漏,形成“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良性互动。

专业深耕,

精炼立法建议“含金量”

“这条意见还是2023年提的,没想到真能被采纳!区人大的同志专门告诉我这件事情,我感觉非常高兴也非常光荣,以后我会继续关注和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各项工作。”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通过后,台儿庄区人民检察院王继霞通过区人大法工委的反馈得知,她针对修订草案中“公安机关进行调解和在执法办案场所进行询问、扣押、辨认的,可以由一名人民警察进行”提出的建议“执法工作以不少于2人共同执法为宜”被采纳时高兴地说。2023年以来,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共有36条意见建议得到全国和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采纳,每条被采纳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都会及时向建议提出人予以反馈通知,让他们听到自己立法声音的真实“回声”。7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专业水准和意见建议采纳率,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从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以及基层部门分别聘任16名立法顾问和立法征询专家,明确了一批立法联动单位,同时再度充实了立法信息员队伍,他们不仅参与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的全过程,也是建议筛选论证的“过筛手”,通过专业力量的深度参与,让基层智慧与立法需求更为精准地对接,为立法意见提质增效。

问效激励,

畅通立法参与“动力源”

立法意见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法规实施的成效上。每部法律法规出台后,各立法联系点工作站以及采集点就化身“普法先锋岗”,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向群众大力开展新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台儿庄区人大各专委会结合实际工作,通过组织执法检查、问卷调查等,邀请专家与人大代表共评相关部门对新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工作实效,通过普法宣传和监督监测的“双轮驱动”,让群众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为了更加有效地点燃全区上下的参与热情,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出台“成果激励”制度,对立法建议被采纳的单位和部门出具表扬信,为建议提出个人颁发“立法金点子”证书。今年以来,已有2家单位被书面表扬,4名同志获颁证书。

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创新构建基层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全过程、全链条、规范化工作体系,让立法工作充分汲取民意、汇聚民智,将基层智慧源源不断注入立法进程,让民主实践融入百姓日常。在这里,每一条被采纳的建议都是一颗民主的种子,正在结出惠及民生的丰硕果实,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