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 高辉 通讯员 韦春法 高文惠
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基层法官犹如一颗颗坚实的基石,默默支撑着公平正义的大厦。薛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庭法官米姿璇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如米粟般的民生小案中坚守公正,守护着民生的根基。
“法者,治之端也。”米姿璇深知,作为基层法官,她所办理的大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案,但这些案件却关乎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她常说:“守住了‘米粟’间的公正,就是守住了社会的底线。”
三个月前,一通求助电话,让米姿璇走进了12岁小芳的生活。小芳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然而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她常因琐事遭受殴打,甚至多次逃出家门报警。第一次见到小芳时,她蜷缩在角落,眼神惶恐,声音颤抖。那一刻,米姿璇的心被女孩近乎绝望的眼神深深刺痛,她决心帮助小芳走出困境和阴霾,让其获得新生。
米姿璇多次前往小芳的学校,了解其在校情况,调取了报警记录和执法录像,固定家暴证据并联系小芳远在广东的母亲,督促她尽快赶回。同时,她联合区妇联、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共同商讨救助方案,最终确定采取“变更抚养权+人身安全保护令”措施。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米姿璇依法训诫了小芳的父亲,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并组织双方调解。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双方达成变更抚养权协议。案件办结后,米姿璇还跟进协调转学、迁户等事宜,让小芳在母亲的陪伴下重新开始生活。
去年12月,某企业破产清算后起诉职工返还超发权益诉讼,受理案件后,米姿璇拨通被告杜某的电话时,听到了听筒里传来的稚嫩哭声。原来,杜某罹患癌症,妻子因交通事故去世,肇事方无力赔偿,杜某一家陷入绝境,而法律文书上的“返还义务”,对于这个破碎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杜某的亲属没有拒绝逃避,而是愿意主动履行8000余元案款。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米姿璇深知简单依照诉讼程序推进该案审理并非最优选择。她发挥审执联动优势,与相关执行法官对接,了解案件执行进展,并向院领导汇报,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她逐页核对贫困材料,积极沟通协调,最终3万元救助金发放到位,解决了孩子生活和学业的燃眉之急。
自2024年9月,米姿璇带领速裁团队入驻薛城区综治中心以来,为更好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她带领的团队实现了当日立案、当日排期、当日送达、当日调解、当日出文书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通过“互联网+调解”模式,让当事人可以在线申请纠纷、远程调解、电子签字和司法确认,实现“零跑腿”解纷。一年来,该速裁庭受理各类纠纷1651件,日均结案6.25件,办理的案件取得了无投诉、无信访、无发回、无改判的满分答卷。
今年6月,该庭在处理一起涉及118名消费者10余万元预付款消费纠纷案件中,米姿璇团队联合综治中心入驻单位,采用“调解优先、分层处理、智能辅助”的三维解纷模式,分档建立调解小组,开设“司法便民夜间窗口”,仅用7天就成功化解了纠纷,个案处理时长平均压缩至1.5小时。“原以为打一场官司会让我们精疲力竭,没想到法官一个多小时就给我们办结了,这速度,点赞!”当事人王某发出由衷的感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米姿璇和她的团队以公正为笔,法治为墨,在基层审判岗位上绘就着公平正义的最美篇章,让法治之光普照米粟之间,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