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本报记者 崔累果
歌声嘹亮,舞姿雄壮。9月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隆重举行。在这场激荡人心的盛典中,“枣庄元素”多次闪现:或定格于影像,或融入舞姿,或回荡在战歌之中。作为抗战精神的重要传承地,枣庄不仅在烽火年代书写了彪炳史册的篇章,更在当晚的舞台上,让英雄之城的荣光融入民族史诗的雄浑交响。
台儿庄大捷:
血火中锻铸的民族丰碑
当天的晚会以音诗画《山河铭记》开篇,节目以倒叙方式,回望中华民族从1931年至1945年的浴血征程。时光画面定格在1938年,著名的台儿庄火车站站牌在烈火与硝烟中昂然矗立,“台儿庄 消灭日军10000余人”的字样出现在舞台中央;在晚会第三场“不可战胜的力量”中,伴随气吞山河的歌曲《在太行山上》,“台儿庄大捷”再次醒目地闪现在大屏幕上。
1938年春天,鲁南大地见证了军民同仇敌忾、以血肉长城抗御侵略者的壮烈场景——这一战,举国振奋、举世震惊,这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点燃了民族救亡的熊熊烈火。正如晚会画面所传递的:台儿庄不仅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是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象征。
铁道游击队:
火车轰鸣中的英雄群像
同样在“不可战胜的力量”篇章,组舞与组歌《遍地烽火》骤然响起,节奏急促、鼓点铿锵,夜幕中铁轨蜿蜒,伴随呼啸而来的火车汽笛,《铁道游击队舞》登上舞台成为焦点。(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舞者以矫健身姿,重现游击队员扒飞车、搞机枪、撞火车、炸桥梁的壮烈瞬间,激烈的电子打击乐与舞蹈的力量感互相交织,令观众血脉偾张。
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响亮的红色名片。八十多年前,铁道队员们以钢铁意志和无畏胆魄,在枪林弹雨中如闪电疾风,书写了“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的革命传奇。舞台上的艺术再现,让跨越时空的英雄群像再次鲜活,赤诚报国、不怕牺牲、勇于亮剑、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已锻铸成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微山湖畔的英雄战歌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随着晚会的进行,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响彻人民大会堂,这是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之歌,这是微山湖畔回荡的英雄之声,这是每一个枣庄人心底最自豪的“乡音”。1956年随着电影《铁道游击队》上映,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红色音乐的经典,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9月3日这个举世瞩目的胜利之夜,经过管弦交响的全新演绎,高亢的旋律充满排山倒海的力量,震撼人心。一曲终了,掌声如潮、久久不息。这掌声,致敬先烈,弘扬正义,更是对枣庄这片英雄土地的真诚礼赞。
英雄之城:
从烽火走来,向复兴迈进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从台儿庄大捷到铁道游击队,从血火淬炼到凯歌嘹亮,枣庄人民以血肉之躯铸就了“英雄之城”的不朽丰碑。在这次晚会的舞台上,“枣庄元素”不断闪现,既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赓续和传承。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向民族复兴迈进。今天的枣庄正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篇章,奏响更加辉煌壮丽的胜利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