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好学”触手可及

2025年08月27日

本报记者 贺迎秋 赵瑞 侯睿 实习生 冯璐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读书一直被赋予家族兴旺、文脉延续的深远意义。

进入新时代,这份对“诗书继世”的追求有了新的内涵——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穿透壁垒,让“上好学”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既是对“耕读传家”传统的时代传承,更是当下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工作最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起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委员周智生看来,促进教育公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提案,从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教育规划布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该项提案立案后,市教育局迅速牵头负责办理,将提案中的核心要点分解为可落实的行动方案,以精准施策解决难点问题。

“我们立足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提案核心建议为导向,聚焦乡村教育振兴,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多方协作打通资源流动的堵点,把提案中的规划蓝图转化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刘国阳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的各项任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共同推动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现代化教室窗明几净,体育设施错落有致,文化长廊底蕴悠长。作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行动试点镇学校,枣庄市第二十中学先后投入560万元,建设标准化运动场,打造校园千兆网平台,并在全市率先建成集中供暖管网,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加盟奚仲中学教育集团,建立联研联教制度,定期开展新课堂达标研讨交流、集体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与名校同频共振、资源共享,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薛城区教体局陶庄学区主任、枣庄市第二十中学校长张家林介绍。“同时,我们还利用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先后引进区内名校长、名教师18人到校管理、教学,选派12位教师到名校挂职学习,安排教师160人次到南通、潍坊培训研修,教师业务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写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篇大文章,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齐头并进,更要体现教育温度的普惠共享。“我们既要让优质资源如春风化雨,突破地域壁垒流向薄弱角落,也要以改革为斧,凿平教育差距的沟壑,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相对平等的起跑线上,让每一份成长的渴望都能被温柔托举。”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