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一条主线 抓好两项建设 开展四项行动 强化一个支撑

市委党校创构“1241”党建工作模式

2025年08月20日

本报讯 市委党校大力实施“融·新党建”工程,创新构建“1241”工作模式,即坚持以践行好党校初心为主线,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党建工作品牌化引领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理论武装铸魂、青年培养夯基、业务比武创优、合作共建共享四项行动,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着力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一条主线把准方向。始终把践行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建工作方向和主责主业推进方向聚焦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党校智力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党校力量。坚持党建与业务同步推进,使各项工作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保持二者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结果上同位。坚持“党建+”思维,把“三会一课”中的“一课”打造成备课磨课、成果展示的平台,将支部研讨转变为课题研究、工作交流的论坛;紧扣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主体班教学常态化安排党建理论和实践专题课,实现党建与业务“双向奔赴”。

抓好两项建设夯基提质。坚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2次组织生活,实行“双议题”,第一议题完成上级规定动作,第二议题融入党校主责主业;规范组织生活流程,严格按照“会前说纪-议题学习-研讨交流-学习指导-书记总结”的流程开展;丰富活动形式,坚持单独开展与支部联合、室内进行与外出活动并举。坚持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强化党建品牌引领,按照“1+3+1”工作思路(即1个“红色熔炉铸党性”党建主品牌、3个支部子品牌、1个青年工作品牌),打造校内党建品牌矩阵;持续擦亮市级优秀党建品牌“红色熔炉铸党性”,依托支部党员构成特点,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职责,深入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打造“旗帜引领·讲台建功”“党建引领·用‘心’服务”“红色公仆”三个支部党建品牌。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平台作用,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坚持每月“一讲、一学、一研”,打造“青心向党”青年工作品牌。

开展四项行动丰富载体。理论武装铸魂行动。建立主题教育常态化机制,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集体学习、线上线下培训等,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积极推动学习成果转化,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16门、经典原著导读课6门。青年培养夯基行动。将青年教师培养纳入党校年度内涵式建设攻坚项目,建立“1+1”师徒结对传帮带工作机制,在主体班课程安排、科研课题立项上向青年教师倾斜;畅通内外挂职锻炼渠道,新入职青年教师在行政教辅处室挂职2年、基层挂职锻炼1年,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业务比武创优行动。每年春秋季开展2次集体备课,设置三分之一的淘汰率;实行固定专题揭榜挂帅,因时因需开展集体竞课;每年开展系统内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年度精品课、主体班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各一次,多方锻炼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合作共建共享行动。依托山东党校云平台,建立全市党校系统课程库,将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提质扩面,形成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强工兴产等4条专题现场教学线路,推进系统内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内外交流,多方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实现课题研究智力资源和咨政成果上报渠道共享;开展校内党支部与驻地社区党组织、学员临时党支部合作共建,建立党校教师与主体班学员咨政课题合作机制,先后形成10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4篇获市委主要领导签批。

强化一个支撑确保长效。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构建与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相配套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每年初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实行清单式管理,做到定责到岗、定事到人;制定了《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方案》。在业务指导方面,成立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建立教学专题政审、科研成果审查制度,对教研成果严格把关,守牢意识形态防线;制定党校职称评聘办法、教学专题管理办法,修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管理服务方面,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量化考核办法、临时党支部(班委会)工作细则、异地现场教学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学员管理制度,为党校工作规范、高效运转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记者 刘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