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高端CT装上“山亭芯”

——核芯光电航天级芯片重构医疗影像装备生态链

2025年08月19日

本报记者 任翔 通讯员 宋伟 实习生 田家昊

在山亭区翼云科创园内,一座占地52亩的现代化工厂悄然运转。这里没有喧闹的流水线,却蕴藏着让X射线“看”得更清、更快、更准的奥秘——由科研院所技术团队与山亭区国企联合创立的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正以高性能硅基探测器芯片,悄然改变中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心脏”。

核芯光电半导体车间内弥漫着精密仪器的低鸣,氧化、光刻、离子注入、溅射……全流程工艺在无尘环境下精密运行。每年,6万至12万片硅晶圆在这里蜕变为能谱测量探测器与光电传感器。这些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构成了高端CT设备探测X射线的核心感官,直接决定影像清晰度与诊断精准性。

过去,高性能探测器芯片长期被美、德、日巨头垄断。2019年成立之初,企业便锚定“高性能硅基探测器国产化”,决心在产业链最上游撕开缺口。突破的锋芒首先指向了核心技术与制造工艺,核芯光电自主研发的MADCR核心技术,赋予其硅PIN、硅微条(SSD)、硅像素(SPD)等系列产品卓越性能。通过自主研发的氧化离子注入(OII)工艺,将产业化产品的成品合格率提高至99.7%,远超国际行业普遍的80%水平,达到严苛的航天级标准。

“毫不夸张地说,在咱们国内这些细分领域,我们是独一份的存在。”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长升表示,“企业两大核心产品X射线辐射探测器与覆盖200-1100纳米波段的光电探测器,产品主要性能均达到和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分析类仪器、安检与医学CT等重点民用领域,打破该类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情况。”

以航天标准锻造的“山亭芯”,已强势切入关乎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核芯光电研发的高灵敏度、低噪声的PD阵列探测器芯片,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次“首件套”电子产品名录,成为国产高端CT设备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显著缩短了整机厂商的交付周期。

近期,企业的创新步伐再次迎来重大突破。核芯光电联合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医学CT用背照式四面可拼探测器模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获批山东省2025年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立项。这是山东省布局“8+X”未来产业的重要一环,全市唯一。

该项目聚焦下一代医学CT核心探测技术,合作研制的探测器具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低剂量三大核心优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其在背照式结构设计、四面拼接技术、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四面可拼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效提升探测器的覆盖面积和成像质量,为开发更高性能的国产CT设备提供强大“芯”支撑。

“核芯光电独特的IDM模式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部件开发于一体,打通了从创新到交付的全链条,真正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确保关键技术和产品供应不受制于人。目前,公司已开发硅传感器产品百余款,与260余家下游客户建立紧密合作。”王长升介绍。企业成立虽仅四年多,已承担3项国家级项目,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个,成功入选2025年第三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并获国拨支持超2000万元,人才、技术、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已然成型。

■记者手记:

丈量光迹 攀登“芯”高

一颗颗以99.7%航天级品质铸就、并不断迭代突破的“山亭芯”,正以硬核实力突破垄断壁垒,在高端传感器领域标注下山东制造向上突围的清晰刻度,这既是捕捉光与辐射的精密轨迹,更是攀登产业链顶端的坚定足迹。随着省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博士后平台的赋能,这条自主创新的“芯”路径,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