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为师路 矢志不渝教书人

——记市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张家平

2025年08月07日

本报记者 任翔 苏羽 通讯员 宋大龙

他是缤纷操场的耕耘者,用热爱耕种课堂,奔跑、跳跃、旋转,举手投足间展现着运动的力与美、柔与刚;他是孩子志趣的点灯人,用激情带领孩子们积极训练,用刚毅的品行和坚定的信念,奠定孩子们的阳光人生;他是教学研究的探索人,作为市兼职教研员、区体育中心团队骨干成员,他热心教改,潜心教研,赛课论文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将众多体育青年教师带上领奖的高台。

他就是张家平,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德育处主任、枣庄市体育与健康学科兼职教研员。从教29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他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着全部心血,他用自己的丹心一片,谱写着平凡灿烂的人生。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示范型教师

张家平常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口头禅。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践行师德规范,并用自己的言行引领年轻教师树立崇高理想,献身教育事业。2016年秋季的一天,张家平在篮球练习中不慎左脚跟腱断裂,篮球队的孩子们听说张老师受伤,情绪非常低落,都想来医院探望,被张家平一一拒绝了。医生嘱咐张家平两个月才能下地,六个月后才能考虑上班,但是一想到篮球场上的孩子们,张家平心急如焚,住院两周,便申请出院,把医生的嘱咐抛到脑后,忘记了疼痛,一出院就在家里强化锻炼,39天后,学校篮球场上便出现了一位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身影——那就是张家平老师。虽然不能直接带领孩子们训练,但是孩子们看到他,训练的劲头明显增强了,看到他们训练时的笑容,张家平的心里也踏实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奋斗,在2019年的全区中小学篮球赛中,张家平所带领的篮球娃娃们不负众望,一举夺得了女子组银牌,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而张家平却因为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提前下地活动,并长时间站立,造成脚踝处留下一处明显的疤痕,但是张家平觉得值,至少不留有遗憾。同事们常夸:我们在家平的身上看到满满的正能量。

在张家平的言传身教之下,君山路小学的音体美老师个个得到了他的真传,个个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潜心育人、默默奉献。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了所有体育老师,影响了其他学科老师,引来了高度赞誉。

默默耕耘,潜心研究,做科研型教师

从1996年9月,张家平踏上了教书育人之路那一刻,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始终牢记“不会科研的老师不是完美的老师,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家平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多次被市中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先进个人”、市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业务上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省级电教优质课获得三等奖;省市级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多篇论文发表在《体育师友》《枣庄学院报》《中小学电教》等省级刊物上。“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一位锐意进取的实干家”,这是张家平执着的信念。29年来,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做奉献型教师

过去的岁月,无论严寒酷暑,张家平都亲自带领学生训练,风雨中,烈日下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当别人还在香甜的睡梦中,他已经陪着学生晨练,当别人躲避风雨,享受温暖,他陪学生训练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止。在训练中,大到每一个姿势,小到分解动作,他都手把手地教。用青春热血浇灌桃李芬芳,他无悔;他庆幸,自己从教育的春天走进教育的百花园;

“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是他生活的写照。“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他做教师的信条,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更是他永远的追求。在工作中,他始终恪守“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让祖国的花朵阳光下灿烂绽放。

29年的教育生涯,张家平用行动诠释了“用心用情陪伴,亦师亦友垂范”的教育理念。他以专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任,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