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的坚守

——我市四位道德榜样讲述平凡的人生故事

2025年07月18日

本报记者 李帅

七月的枣庄,榴花正艳,恰似这座城市涌动的文明热潮。7月15日,枣庄市道德榜样记者见面会在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四位来自不同岗位的道德榜样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着平凡人生里的不凡坚守。

四位道德榜样分别是:2025年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山亭区凫城镇邮局投递员孟令强,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刘真标,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峄城区古邵镇中学教师颜景卫,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峄城供电中心五级职员兼营业业务与客户用电服务技术刘苹。

三十六年邮路:

把承诺走成山路上的坐标

“36年走了80多万公里。”孟令强的开场白,让在场记者不约而同地抬笔记录。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时,孟令强想起了滴水村的老管。“他每月要去镇卫生院拿药,那段山路对他来说就是翻山越岭。”从一次偶然的搭手帮忙,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孟令强的邮包里渐渐多了一份特殊的“使命”。“我跟他保证过,只要还跑这条邮路,药一定按时送到。”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这哪是送药?是送命呢。”在孟令强的讲述里,邮路不是简单的投递线路,而是串联起山民生活的生命线。“从‘小孟’到‘老孟’,乡亲们的笑脸就是我走下去的劲儿。”他朴实地说。

三尺讲台外:

为困境儿童搭起“阳光家园”

“小时候老师给我煮的疙瘩汤,现在想想还暖乎着。”刘真标的一句话,让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这位从教33年的乡村教师,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归结为“被温暖过,所以想温暖别人”。1998年的冬天,刘真标发现教室里总有孩子中午啃冷窝头,他当即租下民房,办起了困境儿童关爱室。“42个男孩子挤在大通铺,我给他们做饭、辅导功课。”那些年,他的工资卡常常“青黄不接”,却让10个农家娃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如今,凫山、龙山两个快乐成长营里,150余名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快乐成长营受到广泛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他说自己最骄傲的不是获得的荣誉,而是看到孩子们从自卑怯懦变得阳光自信。

危难时刻:

本能背后是师者的担当

“哪有不怕的?但唯一想的就是‘快!快救人!’”颜景卫谈起救人经历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这位身材中等的中年教师,骨子里藏着惊人的勇气,从勇救落水儿童到扑灭麦场大火,再到救助车祸伤者和独居老人。最惊险的一次,是2023年春天的两车夹童事故。“那孩子被挤在两车中间,十分危险。我连忙冲上去,用尽全身力气推车,同时侧过身用肩膀死死顶住车头,当时感觉骨头都在响,脑子里就一个念头——给孩子留点空隙。直到热心人赶来合力救出孩子,我才发现后背已被冷汗浸透,胳膊上的擦伤火辣辣地疼。”“我总跟学生说生命最金贵,自己遇上了怎能退缩?”颜景卫说,“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要是再遇到,还会冲上去。”

万家灯火:

电线上的青春答卷

“让服务延长6公里,让效率提高60倍,让一个人成为一支队伍。”刘苹说起工作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眼里有星辰般的光亮。这位负责24万客户供电服务的“电管家”,13年没收到过一次过失投诉,秘诀就是这三句话。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她推动设立服务点,把营业厅“搬”到了企业大门口;发现客户办理业务等待时间长,她和同事熬夜开发出“基本电费优选微应用”,让办理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20秒。枣庄泰浩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中,她带着团队春节不休,硬是把一个月的工期压缩到16天,提前一周送电。“最亏欠的是家人。”说起2019年那个“泡汤的假期”,刘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当看到项目投产时机器轰鸣的场景,收到客户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所有疲惫都化作了暖流。“为美好生活充电,这就是我们的幸福。”她的话语里,有电力人的自豪,更有青年党员的担当。

向光而行:

让文明之花遍开枣城

正如见面会结束语中所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道德不是高悬的灯塔,而是每个人心中的火种;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千千万万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枣庄这片红色热土上,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以敬业奉献的坚守、见义勇为的果敢、孝老爱亲的温情,让“微光成炬、向光而行”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走出会场,榴花的清香扑面而来。这场见面会像一粒种子,落在每个人心里,终将生长出更多崇德向善的枝芽,让文明之花在枣庄的大街小巷,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