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本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王雷 宋晴
“以前下班回家,除了刷手机就是看电视。现在可不一样了!”近日,薛城区常庄街道常兴社区的陈女士边说边翻开手机相册——瑜伽课上的笑脸、重阳节赶大集的热闹、孙子在四点半课堂画的团扇……“社区把‘文化’搬到了家门口,日子过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近年来,常兴社区以环境、制度、行为、精神四个维度为抓手,从硬件升级到软件引导,从活动共创到精神引领,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谱写诗与远方交响的乐章。
第一部曲:
环境有温度 筑牢文化根基
完善阵地建设,打造文化新地标。走进常兴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背后是社区对文化建设的坚定投入。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矛盾调解室、党性体检中心、红心驿站不仅帮助解决问题,还让居民的精神有了“安家之处”;瑜伽课堂、四点半课堂、万章讲堂等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其中的有氧书吧藏书7000余本,居民张先生说:“遛个弯就能自助借书,比网购还方便!”
注重环境改善,文化熏陶从点滴开始。走在小区里,车辆停放整齐,环境干净整洁。近两年,常兴社区筹措资金完成停车位硬化、墙面粉刷、充电桩增设等改造工程,同时增设了多处健身器材,环保标语也随处可见,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居民养成爱护环境、注重健康的良好习惯,让文化的力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部曲:
制度有亮点 引领文化方向
居民公约,小约定撬动大文明。在常兴社区,制度可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条条款款,而是实实在在为居民着想的“暖心宝典”。《居民公约》的制定与公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居民前行的道路,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品德修养。
美德积分,让好人好事“升值”。社区还把信用体系建设玩出了花。靠着党建引领,“常闻民声”治理体系加持,秉持着“常闻民声、兴德润家”的理念,把“德信常兴”美德信用品牌打造得闪闪发光。通过各种“信用+”各种场景的新花样,把志愿服务搞得热热闹闹,信用积分更是成了激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秘密武器”,大家纷纷争做文明居民,整个社区的文明素养都被拉高了好几个档次。
第三部曲:
活动有内涵 激发文化活力
文化活动,让居民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活动的开展。常兴社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进晨阳社工,与思源社工、聚力社工合作,链接多方资源,深化志愿服务实效,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广大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运动的健康。“全民健身”运动会、重阳节赶大集活动、针对未成年人的节日主题活动、非遗体验活动、写春联送福字活动、文艺汇演活动、常态化的瑜伽课堂、读书交流活动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贴心服务,小行动编织睦邻温情网。在常兴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搭把手”,更是邻里情感的“粘合剂”,四点半课堂的作业辅导、热心手艺人的家电维修、定期开展的健康义诊、暖心宝妈的育儿沙龙,让更多居民从“点头之交”变成互助伙伴,用一份份善意织就邻里和谐温情网。
居民力量,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常兴社区充分发挥居民自发带动力量,鼓励居民根据爱好组建广场舞队、瑜伽队,并提供场地进行训练与娱乐,多次参与演出广场舞比赛、街道文艺汇演等活动并获得奖项,书法、象棋、阅读爱好者也组建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利用好居民自己的小圈子,推动文化建设大圈子的推广和扩充,充分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第四部曲:
精神有滋养 凝聚文化力量
理论宣讲,文化浸润从宣讲开始。常兴社区重视宣讲实效,涵盖惠民政策、党的理论精神、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移风易俗、美德事迹等方面内容,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同时,聚焦宣讲方式的多样性,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方平台,全方位浸润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树立典型,榜样力量推动文明建设。常兴社区还定期举行“诚信表彰”“最美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志愿者”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举旗率带的榜样作用,以评促建,不断推动文化社区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