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本报记者 侯冬健 崔累果
春风化雨润心田,军政军民一家亲。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并受到表彰。
枣庄是革命老区、抗战故地,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奋斗目标,健全完善双拥工作机制,聚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持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新时代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组织领导,凝聚双拥合力。“组织领导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市、区(市)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双拥服务网络。健全重大问题会商、重点任务协调、军地互办实事制度,完善双拥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把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等重点项目实行政策、资金、用地、服务“四优先”,全力做好部队后勤保障和战备支撑。
突出精准服务,厚植军民情谊。双拥工作的根基在群众、关键在服务。我市以满足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务实服务,努力实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近年来,全市先后出台11项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实现转业军官100%安置到党政机关,62%的退役士兵安排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1名随调家属对等安置,600余名军人子女优先择校入托入学、降分录取,赢得军属广泛点赞。与此同时,我市实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育工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招聘会500余场次,推动退役军人就业3100人,发放创业贷款1.34亿元,进一步激发“退役不褪色、创业再出发”的社会动能。
突出强化保障,助力练兵备战。为密切军地协作,主动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军地融合投入力度,统筹保障各项建设需求。划拨土地588亩,投资4.2亿元,建成市民兵训练综合基地、武警枣庄支队训练基地和应急机动指挥系统,改造民兵训练场地75亩,改扩建战备道路60公里。市领导先后多次走访演训部队,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拥军优属专项行动,累计慰问帮扶边海防和困难官兵家庭900余个,1300余张立功喜报送到模范家门口,11万余张优待证交到退役军人手中,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现退役军人优先窗口,切实增强军人军属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社会化拥军氛围日益浓厚,成立了枣庄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等组织,全市17家景区场馆面向全国现退役军人免费开放,5000家商超和社会化拥军单位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惠服务,让军人军属在地方生活无后顾之忧。(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突出军地融合,共绘双赢画卷。“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团结军民,枣庄市军地融合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驻枣部队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千百万”工程,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援建“连心路”“爱心食堂”,资助贫困学生、关爱孤寡老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官兵2000余人次参与灭山火、抗洪水、排险情,挽回人民群众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结成双拥共建对子30余个,开展“军营开放日”“学雷锋进校园”“连校共建”等活动500余场次,走访看望老红军、老党员900余人次,开展义务劳动、巡诊等助民活动300余场次,军地协同更为密切。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强调,要“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市将持续健全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支持、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持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