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人大:一棵石榴树 盯了三十年

2025年05月13日

本报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王运治 王自华

去年6月5日,全省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薛城区“冠世园·榴光溢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省里对我们生产的红石榴护肤品、红石榴精酿啤酒等石榴美妆系列及大健康延链精深加工产品给予肯定,今后将继续加大石榴研发力度,把石榴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薛城区人大代表、榴姿石榴美妆生产基地负责人蒋宏涛说。

作为石榴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榴姿石榴美妆生产基地是在薛城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落户沙沟镇张庄村的。说起薛城人大与张庄石榴的“缘分”,还得追溯到三十年前。

1993年,薛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张庄村石榴种植情况进行视察。视察中,代表们发现,张庄村石榴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存在种植分散、品种老化、销路不畅等问题。当时,区人大常委会就提出加强规划、规模种植、品牌经营、农旅结合等建议。

时任薛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级农艺师胡继武对彼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回忆道,当时人大组织视察的时候,提出建设冠世榴园张庄西大门的建议,引起很大反响。随后,又组织相关部门再次到现场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区政府以张庄村为核心,制定了冠世榴园西大门景区规划,大力发展石榴产业。至此,薛城区人大就把目光盯在石榴树上,一盯就是三十年。

就这样,张庄村的石榴由几百亩变成了现在的6000多亩,石榴树也变成了“摇钱树”。

按照薛城区人大提出的农旅结合发展建议,张庄村“石榴+旅游”的业态也蓬勃发展起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国家3A级景区”,30多家石榴小院农家乐、精品民宿等竞相开张。

在张庄村东头的一家餐厅,火红的榴花映衬着阁楼,汩汩流水绕亭而过,经理孙腾热情地接待游客:“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我们店也由农家乐升级为精品餐厅,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村民的腰包鼓了,但村集体收入却一直不高。怎么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1年,薛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振兴石榴产业大调研,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企业”等渠道,征集意见建议近1500条,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同年,我市制定《石榴产业发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实行要素倾斜,为张庄村引进大项目、延长产业链提供了政策红利。

除了帮助张庄村协调解决招商引资中的难题、动员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投资建厂,薛城区人大常委会还在该村设立“红石榴人大代表联络站”,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推动村里经济发展。2024年,张庄村集体收入就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成为“冠世园·榴光溢彩”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点村。

民生福祉所系,人大监督所向。薛城区人大常委会三十年紧盯一棵树是对人大监督的最好诠释。

在推进石榴产业化进程中,薛城区人大对看准的事情一盯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这是人大履职为民的具体体现。只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的监督就底气十足。“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人大力量。”薛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红卫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