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寻幽

2025年05月08日

□李凤华

立身四季假山的环抱中,忽然懂得中国园林的终极秘密:所谓“小中见大”,实是以有限空间承载无限时间。当苏州网师园还在模仿山水长卷时,个园已用叠石术将四季轮回纳入方寸。

扬州城西北隅的盐商巷子里,藏着一方“活”的山水。这个面积不大,竹石丛生,秀水巧布,饱含四季的精致淮南庭院——个园,可谓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

当暮春的细雨洇湿了青砖黛瓦,我站在园里悬着“壶天自春”匾额的抱山楼下,忽觉四百年前的脚步声正踏过满地竹影而来。嘉庆年间的两淮盐总黄至筠不会想到,他重金购置的寿芝园,在山水画大师、叠石圣手石涛的匠心点化下,竟成为江南园林史上最精妙的时空魔盒。

个园园门不过丈余,穿过月洞却见天地顿开。迎面黄石堆叠的秋山将《芥子园画谱》里的皴法化作立体诗行,有诗曰:“莫道秋山瘦,黄金满地时”。转过回廊,湖石夏山携一池碧水扑面,太湖石的空灵与凌霄藤的炽烈在春日幻境里达成永恒契约。最妙处为冬山处的宣石假山,皑皑雪意竟真能随光影流转,墙角梅花的幽香与石面苔痕的冷翠,让寒山残雪的意象凝固成一首无言绝句。

郑板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执念,在这里化作满园潇湘。修竹千竿在粉墙前摇曳生姿,斑驳的竹影与历代文人题刻的墨痕相互洇染,编织成浮在空气中的淡淡墨香。春山石笋旁破土而出的笋尖,竟与邻院广玉兰的落英同框,让人恍然悟得“天人合一”的真谛。石径边一株古柏与太湖石相拥而生,导游说这是园主黄至筠亲手栽下的“风雨同舟柏”,园中那棵三百岁的瓜子黄杨,虬枝如篆,将盐商鼎盛时期的月夜笙歌,都凝成了年轮里的细密涟漪。

立身四季假山的环抱中,忽然懂得中国园林的终极秘密:所谓“小中见大”,实是以有限空间承载无限时间。当苏州网师园还在模仿山水长卷时,个园已用叠石术将四季轮回纳入方寸。园主在春山读书、夏山纳凉、秋山赏月、冬山听雪的日常,竟暗合了《周易》“与四时合其序”的哲学。那些看似随意的花窗借景、曲径通幽,实则是把《园冶》里的造园智慧化作可居可游的诗篇。

当暮色染透这个万竹之园,夏山飞瀑升起淡淡雾霭,竹影里好似传来长长的叹息,四百年前古人的执念、风骨与遗憾,早已化作竹梢清风。妻数着漏窗移步,拿着住秋阁前拾得的半片枫叶,说:“这园子把四季循环炼成空间符码,不就是《周易》‘变易不易’的青铜鼎铭吗?”是的。这个被李斗赞为“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所在,终究不是简单的石头与植物的排列组合。那些在假山竹影间流转的光阴告诉世人,所谓园林大美,不过是具象自然造化与四时兴替而已。

当现代人困在钢筋森林里追逐永恒时,个园用四百年的光阴告诉我们:真正的永恒,恰是学会在时光的褶皱里安放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