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安广池
我在最贫困的山亭区待了四年,在有着漫山遍野的樱桃和石榴的市中区待了二十三年。在基层的这二十七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在这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从一个森保专业的中专生,终于成为一名能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的果树技术工作者。
“前方到站,岳阳东站。”
高铁的报站声让我一下子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岳阳文友。
1987年12月,《中学生文学》刊登了我的第一篇小说《流逝的纪念》。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收到了来自各地的中学生读者的来信,其中的一封是湖南省岳阳市梅溪的一位高三学生写的。由于志趣相投,我们经常通信,谈文学,也谈人生。在互相的鼓励中提高对于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1988年7月,我毕业后分配回原籍做了一名果树技术员,整天与不会说话的树木打交道,文学梦一下子从天上掉了下来。我的这位文友也因为高考落榜而背井离乡到了湘西学习工程机械技术。
在以后的日子里,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愈加紧张,我们之间的通信也越来越少,文学梦更是渐行渐远,自然而然地中断了联系。
我常常想,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其实并非都是被有些人描摹的“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的模样。我们对文学的喜爱和追寻其实也是建立在极度的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的。
每次下乡服务,我从穷苦的山里人渴望的眼神里,读出了他们对于富裕生活的向往;从他们对一个初出校门的中专生的毕恭毕敬的态度上,感受到了信任;从他们瞪大了的带着血丝的双眼,聚精会神地盯着我不断移动的剪刀和手锯上,理解了一个农业技术人员对于急于脱贫的农民的重要性。
于是,我放下了心爱的文学书籍,拿起了果树专业书本、修枝剪和手锯,在农民朋友的果园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三十七年过去了,我在最贫困的山亭区待了四年,在有着漫山遍野的樱桃和石榴的市中区待了二十三年。在基层的这二十七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在这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从一个森保专业的中专生,终于成为一名能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的果树技术工作者。
这难忘的二十七年里,我一直在帮着农民朋友种果树,跟着农民朋友学种果树。那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果园,难道不是我用青春书写的美丽的诗篇吗?
2015年,因为石榴产业发展需要,我调到市里工作,如今又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间,我感觉自己也成了一棵结满了果实的石榴树,尽管老得树皮开裂了,枝梢也秃了,结果枝更老化了,负载量当然也比不得盛果期的壮年树了,但我坚持认为,正是因为岁月的磨砺和摧残,自己才有了不断“分化和形成花芽”的经验和能力。
我想,从专业的角度考量,如果有缘捡起一粒果核,把它种在尽管很贫瘠的土壤里,只要给它足够的水分、营养和阳光,再加以必要的琢磨,它一定会开出它一生中的第一朵花,结出第一枚果实,最终成长为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这样的一个过程,难道比不上创作一个精美的文学作品吗?
有一次,在一株硕果累累的石榴树下,我告诉了一位诗人这段话:
我种下了一粒果核/看着它发出嫩芽/看着它分出枝杈/看着它慢慢长大/看着它抽出第一粒花芽/看着它开出第一朵花/看着它结出第一枚果实/当这一枚成熟的果实/缕缕幽香散发/我发现它居然兴高采烈地笑啦
诗人击掌而起,连称“这棵树就是你人生中的一首最美丽的诗啊!”
车过岳阳,遂想起那个三十多年前的文友,遂想起自己青葱岁月的文学梦。
每个人都有梦想,年轻的梦想是需要岁月来沉淀的,并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成为现实。但是,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只要能把梦想的种子种进土壤里而不是悬挂在空气中,那么它就一定会发芽,会长大,会结出令人喜出望外的果实……
车过岳阳,高铁线没有路过洞庭湖。沿途的风景也迥异于我1989年去广西出差时见到的湖南段的山山水水。过去那些散落在山林间的房屋都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不大不小的村落。一座座高大的工厂一掠而过,彰显了一个工业大国和工业化湖南的崛起……
一时间,很想念那位文友。快四十年了,不知道她的“工”学得怎么样了?不知道她现在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她的文学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