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公诉展锋芒 枣庄检韵谱华章

——2025年度枣庄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侧记

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王正 通讯员 刘帆 宋鑫

4月27日,市委党校内,54名公诉精英整装集结,一场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内核的“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鸣锣开战。他们中既有深耕刑检十余载的“老将”,手握法理如执利剑;亦有初露锋芒的“新锐”,胸藏韬略志在千里。

案头卷宗如山,法庭雄辩如虹,四天四轮鏖战,纸笔交锋、法理激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既是对公诉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成果检验,更是落实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枣庄检察机关公诉人追求极致、捍卫正义的职业风貌,彰显了新时代检察队伍的专业担当。

四轮鏖战 锋芒毕露

首日上午9时,刑事检察策论笔试拉开帷幕。选手在3小时内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主题,以案为引、以法为纲,书写法治情怀。下午的业务答辩环节,考题直击实务痛点:“被告人当庭翻供,如何破局?”“‘一取消三不再下’背景下如何强化监督?”选手们或引法条如数家珍,或以案例抽丝剥茧,句句见真章。

次日10小时业务笔试,堪称“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试炼”。考题横跨普通犯罪、重大犯罪、职务犯罪、经济犯罪四大领域,案卷厚度逾300页,电子数据、跨境证据等新型挑战频现。选手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查报告、起诉书等文书,既要“快”更要“准”。

4月29日初赛,围绕“故意伤害与正当防卫的界限”,控辩双方短兵相接。控方紧扣“防卫适时性”:“侵害停止后继续追击,明显超出必要限度!”辩方则以“情境特殊性”反击:“深夜遭多人围殴,防卫行为应结合现场紧迫性综合判断!”

4月30日决赛聚焦“盗窃罪与诈骗罪认定”——“魏某偷换商场二维码,顾客扫码钱款入其账户,是盗窃还是诈骗?”控方力陈“秘密窃取”本质:“二维码系支付工具,魏某未骗取顾客处分意识,应定盗窃!”辩方则强调“欺诈性手段”:“顾客基于错误认识付款,符合诈骗罪构成!”双方就“处分意识”“行为隐蔽性”等焦点激辩。

公平至上 专业护航

竞赛过程中,由资深法官、专家学者、公安、律师等代表组成的评委组,从法律适用、逻辑表达、仪态风范等多维度严格评分;各部门主任、检察官成立“最强后勤保障组”,从试卷准备到考场布置,精心筹备,担当竞赛“守护者”。

“竞赛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后勤组负责人表示,“从凌晨5点的考场准备,到深夜12点的设备调试,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砺剑成锋 初心如磐

千锤百炼始成钢,玉汝于成检徽亮。四日鏖战落幕,10名“十佳公诉人”、10名“优秀公诉人”脱颖而出,1名选手获评最佳论辩奖,3个基层院荣膺“优秀组织奖”。尤为瞩目的是,上届十佳公诉人宋鑫、商雨等5人蝉联佳绩,斩获“特别贡献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深夜伏案的坚守,是千万次法庭交锋的积淀。

正如选手在笔记中写下的:“正义的刻度,藏在审查报告的标点里;公诉人的荣耀,写在群众认可的眉梢间。”这场竞赛不仅是能力的较量,更是初心的淬炼。从笔尖到法庭,从案卷到人心,枣庄检察人始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帆,在法治航程中破浪前行。

未来,枣庄检察机关将以此次竞赛为新起点,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全市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枣庄法治建设贡献更强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