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改革共进 履职与人民同行

——写在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5周年之际

2025年05月07日

本报评论员

45年前,在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五月伊始,“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象征着光荣与奋斗的特殊日子里,市人大常委会正式设立。这不仅是我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意义深远而重大。

时光荏苒,见证履职足迹;岁月如歌,奏响奋进乐章。市人大常委会45年的发展历程,是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历程,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历程。在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回顾光辉历程,45年的忠诚履职,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镌刻了市人大常委会履职为民、服务发展的精彩华章。总结近半个世纪的履职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在地方人大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深化和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不同时期市委工作重点,很好地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不但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而且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各项立法的丰硕成果、依法监督的有力有效、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稳步推进、人事任免权的规范完善、人大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市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与人大工作开创的大好局面密不可分。

进入新时代,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工业倍增计划的战略部署,2022年作出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枣庄企业家日”;2023年作出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鲁班工匠日”;2024年开展“服务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活动,2025年开展“服务推动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活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了人大新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人大代表优势和作用,主动服务中心大局,认真履职尽责,以更实举措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助力攻坚服务人大代表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五大行动,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在助推经济创新转型发展中贡献了更多人大力量。

实现新目标,抓住新机遇,人大工作必须不断开创新局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建设法治政府、和谐枣庄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要进一步提升监督效果,把监督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要进一步促进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规范化,有效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进一步坚持依法行使任免权,为依法治市建立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新时代人大工作、立法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全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45年不是终点是起点。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为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庄新篇章凝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