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

科技赋能让千年文物“活”起来

2025年04月26日

滕州讯 近年来,滕州市以科技之力守护文化根脉,积极探索文物利用有效路径,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位一体”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创新实施“人防、物防、技防”协同机制,在我市率先组建了首支文物保护巡查队,实现各级文保单位巡查全覆盖。先后完成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等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安防工程,并加速推进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和岗上遗址安防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投入5000万元实施薛国故城、岗上遗址等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全面提升文物安全水平。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滕州市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建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完成薛国故城、北辛遗址等10余项大遗址保护工程,以及龙泉塔、张氏祠堂等20处古建筑修缮。

保护与活化并重,让文物焕发新生。创新打造龙泉广场“一塔六馆”博物馆集群,推出《古薛国历史文化展》《汉画像石拓片展》等精品展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对“省保”单位滕县麻风病医院旧址实施保护性修缮,并建设城市历史变迁图片展馆,打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公园,成为市民了解城市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此外,持续开展薛国故城、北辛遗址等系统性考古工作,北辛遗址、庄里西遗址等9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岗上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重要遗存,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填补国内同类遗址空白。目前,《薛国故城和前掌大遗址考古三年计划》正有序推进,未来将建成集保护、展示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在全省首创“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试点,建成多座乡村文物展示馆,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会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了《薛国故城和前掌大遗址考古调查勘探三年计划》,全面开展遗址勘探,摸清文物资源底数,建设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策划“善国山水游”“红色记忆游”等主题线路,年均举办社教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通过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滕州文物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 刘一单 通讯员 刘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