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舞处 匠心自生辉

——记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吴敏

2025年04月25日

本报记者 邱巧 通讯员 庞立冰 王鸣飞

4月16日,在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电焊班班长吴敏俯身于钢构丛林之间,焊枪轻点,飞溅的星火如夏夜萤舞,在她灰蓝的工装上烙下斑驳的“勋章”。从一名普通中专毕业生到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从焊接“小白”到掌握多种高难度焊接技术的专家,吴敏在电焊岗位上一干就是29年,她参与了上百次机组大小修、抢修,更在铝板焊接与“镜面焊”的微观战场上,以中国女“焊”将的智慧之火照亮行业深空。

焊花中的蜕变:

从学徒到工匠

1996年,22岁的吴敏中专毕业,她做出了一个令家人不解的选择——成为一名电焊工。“女孩子应该干点轻巧干净的工作”,母亲的反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但吴敏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毅然走进了弧光与火花的世界。

初入行时,同期男同事能焊4个管口,她只能完成3个半。不服输的吴敏利用休息时间加班练习,眼睛被强光刺伤、皮肤被烫出水泡成了家常便饭。她常常蹲在师傅身边,细心观察每一个焊接角度、电流强度;从平焊、立焊到各种位置的钢管焊接,她都一项项反复训练。仅用一年时间,她就独立承担了焊接任务,完成了从学徒到合格焊工的蜕变。

2005年秋,公司选派吴敏赴济南特检院参加为期3个月的特种作业压力容器焊技术培训。面对家中2岁多的幼儿,她在接受任务时产生了顾虑。她的公公知道后当即表态:“趁年轻多学技术,技不压身,孩子我们带,你安心学习。”家人的全力支持转化为学习动力。经过3个月的刻苦学习,吴敏顺利完成培训,实现焊接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的全面提升。

技术突破:

从铝板焊接到“镜面焊”

2005年深秋,一场技术攻坚让吴敏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在瑞达化工造粒塔工程中,铝合金焊接的“氧化膜困局”横亘眼前——铝表面极易形成氧化膜导致焊接困难。她查阅了大量铝板焊接资料,并剪切铝板废料反复练习,最终运用交流氩弧焊技术焊接铝板,不仅焊缝外形美观,而且探伤合格率达到100%,业主和监理对吴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焊接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公司承接了新源热电厂的高压管道工程。面对管道密集、管排节距小、焊口的局部位置肉眼无法观察到等诸多难题,吴敏再次颠覆常规。在深1.5米沟内的焊接盲区,她大胆实践,首次采用镜面反射焊接法进行焊接。由于镜面焊焊口的返修非常困难,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她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仰焊,虽然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手套,但焊花还是不断飞溅到她的头发上、手上、脸上……高达几百度的焊渣掉到身上也只能忍着。碰上工期紧张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她在深沟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创下该工程焊缝探伤检测合格率100%的佳绩,使密集管道寿命延长了3倍,每年节约维护成本5万元。

在316不锈钢焊接战场上,她带领团队突破钼元素带来的加工壁垒,通过小电流快速焊、背面充氩等技术创新,熟练掌握了316不锈钢的焊接要领,并成功运用于热交换器、锅炉管道焊接中,焊缝完美程度达到工艺要求。

创新传承:

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引领

2019年,“吴敏创新工作室”成立,主要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示范引领3个方面确立目标,围绕特种材料加工、特种焊接技术开展创新工作,这标志着她的角色从技术专家向创新引领者转变。

2021年7月,吴敏参与研发的“一种建筑用夯实机”,获得专业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作为完成人的科研项目——《钢结构彩钢板外墙管道固定支架的研制》,获评2022年度“中建八一杯”枣庄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竞赛一类成果;2024年8月,她参与研发的《新型装配式临时安全钢楼梯的研制》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大赛”二等奖。装配式临时安全钢楼梯具有结构轻便、施工速度快等显著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已经在施工中广泛应用。

在取得系列技术突破的同时,吴敏还将车间变成移动课堂,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先后培养高技能人才30多名,其中两名工匠已成为一线生产的技术骨干。作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特聘专家,吴敏坚持走进高校宣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自身经历激励年轻人摒弃浮躁,踏实学技术。在滕州市总工会、劳模协会举办的宣讲活动中,她激励职工群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创一流。

2023年4月,吴敏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23年6月,“吴敏创新工作室”被省妇联、省总工会命名为“齐鲁巾帼工匠创新工作室”。

29年如一日,吴敏用焊枪勾勒出人生的精彩轨迹。她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建筑行业技术能手”等十余项省级荣誉,2022年12月当选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吴敏的事迹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今天,正是千千万万像吴敏这样的工匠,用坚守与创新托举起民族工业的脊梁。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每一件匠心之作,都是对工匠精神最铿锵的诠释。在飞溅的焊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最耀眼的人生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