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贫血当小事,这些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2025年03月26日

贫血,一个看似熟悉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很多人对贫血的理解停留在“脸色苍白”、“头晕乏力”的层面,认为这只是“小毛病”,无需过多关注。然而,贫血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健康隐患,它不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更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

一、揭开贫血的面纱:什么是贫血?

贫血,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组织器官对氧气的需求。红细胞就像勤劳的“快递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排出体外。当“快递员”数量不足或“工作效率”低下时,身体就会陷入“缺氧”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二、追根溯源:贫血的常见原因

贫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表现。根据病因,贫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营养缺乏:这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尤其是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此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也会影响红细胞生成,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或异常,从而引起贫血。慢性疾病: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会抑制红细胞生成,导致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容易被破坏。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的。其他因素:感染、药物、毒素等也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

3.失血。急性失血: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急性失血会引起贫血。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三、明察秋毫:贫血的常见表现

贫血的症状多种多样,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轻度贫血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贫血则可能危及生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贫血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这是贫血最直观的表现,尤其是面色、口唇、眼睑结膜等部位。

乏力、疲倦: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缺氧,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精神萎靡。

头晕、头痛:脑部缺氧会导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心悸、气短:心脏为了代偿缺氧,会加快跳动,导致心悸、气短,尤其在活动后加重。

其他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腹胀、月经失调等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四、防患未然:贫血的预防措施

预防贫血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豆类、绿叶蔬菜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等。

2.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可能导致贫血的慢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应积极治疗,防止慢性失血。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贫血,及时干预。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