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初心映使命

——记山亭区助人为乐典型代表郝烽

2025年03月26日

本报记者 高辉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行动,勾勒出人性的至善至美,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在城头镇,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既是退伍军人,又是基层干部;既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又是群众心中温暖贴心的“红马甲”。郝烽,1981年2月出生,现任城头镇寨子办事处主任,多年来,从救人于危难到扶危济困,从个人善举到组织公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初心。

危急时刻显担当:

纵身一跃,挽救生命

2011年的初春,山亭人工湖畔寒风凛冽。一名女子不慎落水,湖水冰冷刺骨,情况万分危急。此时,路过此地的郝烽没有丝毫犹豫,尽管自己水性欠佳,仍纵身跃入湖中。他奋力游向落水女子,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托举上岸。女子得救了,郝烽却悄然离去,甚至连姓名都未留下。事后,当被问及当时的想法,他淡淡地说:“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救人是我应该做的。”

病床前的守护者:

亲人般悉心照顾孤老

2018年,冷泉村的孤寡老人李贵标因肺结核高烧昏迷,生命垂危。郝烽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的住处。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没有丝毫退缩,驱车百里将老人送往医院。在病房里,15个日夜他与村干部轮流悉心照顾,喂饭、擦身、陪伴,事无巨细。老人康复后,紧紧握住郝烽的手,老泪纵横:“你就是我的亲人啊!”

公益路上的领航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22年寒冬,山亭特教学校的孩子们牵动着郝烽的心。看到孩子们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奔走呼号,组建“爱心群”,将个人的善举升华为群体的力量。在他的努力下,全新的餐厅桌椅、2000余件冬衣被购置,组织义剪,累计捐款捐物3万余元。从特教学校到阡陌巷陌,郝烽带领的“红马甲”队伍成为城头镇最动人的风景线。

郝烽的“红马甲”队伍不仅活跃在特教学校,还频繁穿梭在城镇与乡村的各个角落。他们定期慰问抗战老兵,为这些曾在枪林弹雨中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英雄送去生活物资和崇高敬意;走访在党50年的老党员,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也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走进残疾人家庭,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踏入困难家庭,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让这些家庭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荣誉背后的初心:

星火汇聚成银河

2025年3月21日,在山亭区“德润山亭 向光而行”典型事迹发布活动中,郝烽被评为助人为乐典型代表。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深知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本能反应,每个党员都是星火,汇聚起来就是照亮人间的银河。”这句话,不仅是他对党员使命的理解,更是他多年来践行的真实写照。

从退伍军人到基层干部,从救人英雄到公益先锋,郝烽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城头镇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正如他所说:“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就能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郝烽,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用不平凡的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为民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