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安广池
2024年12月30日,7时28分。重庆丰都的天还没有亮,从重庆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D3074次动车就如约而至,将要载我返回枣庄老家。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这样的来与往了。只是在这来往之间,越来越浓的是我对两头的牵挂。慢慢地,感觉自己也成了枣庄和丰都之间的定时班车了。
2024年12月30日,7时28分。
重庆丰都的天还没有亮,从重庆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D3074次动车就如约而至,将要载我返回枣庄老家。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这样的来与往了。只是在这来往之间,越来越浓的是我对两头的牵挂。慢慢地,感觉自己也成了枣庄和丰都之间的定时班车了。
2019年11月21日,我受组织派遣来到丰都,参加鲁渝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在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担任支农专家。原本只有一个月的“挂职”工作,到期后因为受援地单位和同志们的挽留,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屈指算来已经有五年多时光了。
我在丰都的五年里,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构成了枣庄与丰都、我与丰都、我与重庆的一本“故事集”。
2020年1月2日,在挂职领导李晓东同志的建议下,我到丰都县仙女湖镇宏景农业公司的外婆家小院与王合兴先生见面。
外婆家小院是丰都县宏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院内有一排古旧的细瓦木头房子,其中的一间安放着一只既像桌子又像取暖炉的物件,合兴先生称其为围炉,是他从湖北宜昌老家带来的。合兴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了明清时代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就是宜昌人。仙女湖海拔1100米左右,当时不仅气温已到冰点,更加上空气潮湿,体感温度大约在零下五六度的样子,让人感觉冰凉刺骨。我们围炉而坐,把双手伏在光洁的玻璃炉面上,一种温暖很快传递到全身。
我和合兴先生围炉而话,不觉间过了晌午。一直到两人的肚子都叽里咕噜地叫起来时,才知道早已过了午餐时间。那是我们相见恨晚的第一次相会。
他曾经是家乡的一位镇党委书记,为给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兄弟探寻一条致富之路,他辞掉了职务,带领农民朋友苦苦摸索,最终成为一名高山番茄产业的倡导者和种植能手。2008年,他带着几个湖北老乡来到重庆武隆,在深山里刻苦钻研,终于在武隆高山区率先种出了番茄,催生了以双河镇木根铺为中心的高山蔬菜产业带。当地农民群众从不识番茄为何物,到几乎个个都是番茄种植能手,合兴先生完成了对农民思想和技能的更新换代。
现在的木根铺,俨然成了身处盛夏火炉中的重庆人的避暑胜地,每年的7、8、9三个月,来此避暑消夏的外来客就有三万人之多,据说每天仅肉类要消费五六头牛,四五十只猪,其他的食材、消耗品更是不计其数。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外来客留给当地百姓的现金就有二三亿元。
作为一个常年与农民打交道的农业技术员,我非常敬佩合兴先生,这也是我们以后合作兴建枣丰协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催化剂。
2020年3月10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也是受组织派遣,我与王春雷老师自驾车紧急驰援丰都果树品种改良扶贫项目。当时我们俩带着干粮、饮水开了1650公里,跨越五个省,用了35个小时才到达丰都,与同时到达的嫁接服务队一起完成了7.4万株、15万头接穗的果树品种改良任务,保证了扶贫项目按时圆满收官,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为山东人、枣庄人争得了荣誉。科技日报在当年9月1日,报道了我们的事迹。
2021年8月,组织上安排我的夫人马静老师来丰都支教,与我一起在丰都县工作了两年整。看到大山里的孩子没有课外书读,高山区的孩子冬天甚至没有手套和围巾,她拿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为孩子们购置了书籍和各类物品。2023年,得知仙女湖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不足,我的女儿安小雅带领团队将价值20万元的物品送到学校,并逐一安装到位。仙女湖,成了我们家在丰都的另一个家。
我们在仙女湖的邻居秦大才老师题写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条幅送给我们,仙女湖镇党委政府授予我们俩荣誉居民。中国书协会员刘啸泉老师为我和夫人题写了“鲁渝情深双支伉俪”的条幅。
2022年7月,在枣庄、丰都两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枣丰协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终于在仙女湖镇竹子社区建成投产了,它被丰都的同志们称为现代农业的科技芯片。2022年7月31日,重庆市30多位省部级离退休老同志来到产业园视察,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甘宇平同志盛赞我们的产业园是“升级版的《山海情》”。
丰都县境内多山,山高坡陡,农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土地比较瘠薄,很多高山区的农田到了冬季需要休耕,群众称其为冬闲田,粗略算起来约有数万亩之多。我和县农服中心的王波、刘国瑞、代小燕等同志一直觉得这部分夏季种烟的田冬季闲着很可惜,于是我们在2022年利用新建立的微穗快繁中心,繁育了几千棵榨菜苗,在产业园的“冬闲田”里栽种了第一批“高山榨菜”。
2023年1月16日,我和王波、代小燕等同志冒着大雪来到试验田,看到榨菜的叶片都冻成透明的了,以为这下完了,试验失败了。但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没想到这些似乎被冻僵的榨菜又活了过来,而且获得了超过低海拔大田榨菜收入一倍的好收成。
2023年秋季,我们又做了中试示范,根据西南地区人们喜欢吃“菜头(早采的榨菜)”,但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高不能提前种植的特点,将高山榨菜按照年前提前采收和年后延迟采收两大类分别播种,终于摸索到高山区冬闲田冬不闲的途径。农民朋友在高海拔山地种植一季黄烟,再种一季榨菜,亩收入很轻松就能拿到一万元以上。2024年,我们的这一成果逐渐在丰都县得到推广,为高山区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其实,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老天爷赏饭吃的地方,而我们缺少的往往是找到这个地方的智慧和方法。
动车稳稳地停下来,又要回老家枣庄了。望着站台上“丰都站”三个字,我心中蓦然涌起一种难舍和依恋。
是啊,一座城,一件事,一个人,一颗心,都是这个世界赐予每个人的胚材,只要你用情了,努力了,那你就把自己活成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