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叠糖一样甜蜜

2025年01月23日

□张冬磊

生活不就像制作叠糖一样吗?一家人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彼此鼓励、打气,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终将收获甘之如饴的甜蜜果实。

春节愈发近了,各家各户陆续开始忙年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春节期间的饮食更是一年之中的重头戏,大鱼大肉自不必说,即便是一些不起眼的节日零食、糕点,也需要讲究的食材、繁琐的工序和半晌的工夫。叠糖就是这样一种传统手工糕点,也是往昔岁月里家家必备的节日食品之一。上周末,岳父岳母家自制了一批叠糖,我也去搭手帮忙,从而见识了制作流程和要点。

说到叠糖,是一种极具北方民间特色的糕点,其以地瓜、花生、芝麻、核桃等农作物为原料,经过煎熬、炒制、定型、切割而成,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切糕”了。其口感甜、酥、香、脆,让人回味无穷,尤其颇受老人、儿童的喜爱,既好吃又压饿,是冬季才有的美食,也是春节期间具有代表性的节令食品。

你可不要小瞧这种节日零食,由于原料较贵,其食材成本并不低,单说制作工序,也较复杂、繁琐,需要时间和耐心。民间常说的“工夫钱”“费工夫”就是指这种制作工序较多、耗时较长的事情。

先是地瓜糖的制作。需要选取糖分高、淀粉少的优良地瓜品种,削皮、洗净、切块后,入大锅加水煮沸,其间须不停搅拌,一则防止糊锅,二则将煮熟的成块地瓜搅拌成糊状。此时要注意火候,在满锅的地瓜糊不断冒泡后,迅速将锅端起,把地瓜糊倒入盖有细纱布的干净容器中,分离淀粉、纤维,沥出糖水。再取糖水入炒锅小火煎熬、搅拌,待其形成半透明、黏稠的棕色糖稀时,出锅冷却、凝固、定型即可。经过这一番复杂的工序,十五斤地瓜才出两斤地瓜糖,因其形似圆盘,俗称“糖盘子”。现在一般无须自己熬制,到集市购买现成的糖盘子即可。

我到岳父家时,他正在厨房里忙活。只见他将糖盘子敲击、掰碎成小块,配上已经炒熟的去皮花生、芝麻等原料,在铁锅里以小火不停翻炒。随着锅越来越热,糖盘子开始慢慢融化,于是原来散沙一般的各种食材逐渐粘连在一起,每翻炒一次都要多费一分力气。十几分钟后,地瓜糖的焦香和花生、芝麻特有的油香已经弥漫了整个厨房。

此时出锅正是时候。岳父趁热将铁锅倒扣在餐厅的案板上,原本分散的花生、芝麻等各种原料,在已经变软、黏稠的地瓜糖的融合下,成为一团冒着热气的大疙瘩。岳父像揉面团一样,将这一团大疙瘩揉压一番,烫得两手通红;再将其放入一个长方形容器里,用形似刮腻子刀的工具反复使劲按压,让各种原料更加紧密地挤压在一起;最后取出这个长方体,晾上一会儿,开始分割、切成小长条。

这时,我接手过来,学着岳父的样子切叠糖。让我意料不到的是,由于这种食材压制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切起来有些费劲,必须用双手持刀,一手握刀把,一手按刀头,同时发力、下压、切割,才能切出一条条长方形的规则条块。我才切了几下,手掌已经被刀背硌红了,隐隐有些疼痛,脸上不免龇牙咧嘴起来,老婆幸灾乐祸地笑出声。

岳父看我笨拙的样子,说道:“你好好学学、练练,等我老了做不动了,由你来给大家做叠糖。”我冲客厅大声喊道:“咱爸要把手艺传授给我,这就是当老大的好处。”二妹妹回应道:“以后全靠张哥了!”于是满屋子充斥着大家欢乐的笑声……

其实,我的最大作用是用手机拍摄了这次制作叠糖的全过程,又剪辑成一段短视频,记录下这一段温馨而又充满烟火气的快乐时光,发送到家庭微信群里,大家纷纷饶有兴趣地观看和点赞,提供了十足的情绪价值。

现在,当我再一次打开这个短视频,回味这段快乐时光时,突然感悟到,生活不就像制作叠糖一样吗?一家人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彼此鼓励、打气,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终将收获甘之如饴的甜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