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

——我市高质量书写湿地保护发展合格答卷

2025年01月23日

本报记者

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旨在强调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湿地,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减缓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市境内河流水系密集,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22741.2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6772.43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9.8%;沟渠6109.93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6.8%;坑塘水面5189.7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2.8%;水库水面4434.30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9.5%;内陆滩涂149.93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7%;湖泊水面84.9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4%。

我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在全省率先制定《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建成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12处,形成了以各级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多用途管理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17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保护湿地总面积10835公顷,约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8%。其中,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第一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全省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国家湿地公园。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大会战”,先后投入资金约7亿元,实施重点湿地项目57个,深入开展湿地复绿、荒山披绿、河道治理,通过污染清理、自然湿地岸线恢复、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全市累计修复湿地6800余亩,治理河道68条(段),植树造林6.8万亩,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生态明显好转。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我市已实现湿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修建观光栈道、铺设观光道路,引进白天鹅、麻鸭、大雁等鸟类,建成双龙湖湿地观鸟园,让市民游客们近距离与野生鸟类亲密互动,尽情享受自然生态美景。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据湖域面积广、湖岸线长和13万亩野生红荷、30平方公里芦苇荡的资源优势,建成水生植物园、湿地漂流园、荷花精品园等,成为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的荷花观赏地。山亭区月亮湾国家湿地公园和市中区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借助独具特色的湿地美景吸引市民群众开展近郊游体验。蟠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周边孙家大院、西仓古桥、中华车祖苑等一批人文景观综合开发保护,将部分河段建设成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郊型景点,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