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实践沃土 传承工匠精神

——记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亮

2024年12月05日

杨列祯

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精密数控机床技术专家,他用了18年。凭借精湛技艺、卓越匠心和家国情怀潜心高端数控机床研究,推动国产数控机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佼佼者。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亮。

把更多机床产品推向“高精尖”

2004年9月,王亮进入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配盘、布线等基础工序做起,凭着肯吃苦、爱钻研、精益求精的特质,只学过矿山电气专业的王亮从一名车间工人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逐渐成长为精通设备调试、工艺编程和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数控装调领域的行家里手。他研发的直线电机系列、FMS柔性生产线系列、五轴加工中心系列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一家公司与威达重工签订了一份订单,当第一个模具试件生产成功时,客户却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将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从0.008毫米,提高到0.005毫米。通过借鉴行业内先进技术,王亮大胆调试,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5天,经过300多次调试和技术改进后,满足要求的试件成功下线,终于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高端精密机床产品。

在高精密数控机床的岗位上,王亮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锚定把更多机床产品推向“高精尖”的目标。他研发的倾斜面小孔加工专用机床、大型圆弧壁板加工专机,为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领先世界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王亮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有9项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努力让更多工人变工匠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王亮一直坚守初心使命,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始终发挥“领头羊”作用。2016年,公司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组建了由王亮担任部长的电器技术部,2021年,在山东省总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由王亮领衔的“齐鲁大工匠创新工作室”。

“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王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期待更多的工人变工匠,让产业工人更有力量。在自己不断学习提高的同时,王亮还积极向新同事传授技术和经验。为了使学员们早日掌握各种精密机床的操作技能,他从调试方法到操作技巧,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系统讲解,毫无保留,为公司培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由王亮带领的公司技术团队在历届省市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斩获团体和个人冠军。在王亮的建议推动下,所在企业不断加强与本地技工院校的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工人培养新模式,用心培养更多优秀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我们都是从学校直接来到生产一线,虽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王师傅就带领我们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在车间组织现场教学,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这是车间里的年轻人对王亮的一致评价。

力推机床产业更加枝繁叶茂

2023年1月王亮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是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王亮始终认为,机床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根本所在,作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的滕州,也是发展的优势所在。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亮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全方位了解同行业的前沿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形成针对机床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近年来,他先后提出有关机床产业转型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代表建议10余件,这些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着力加大对高端机床加工中心、机床核心功能部件项目的招引,近两年先后引进上海维宏数控系统、深圳爱贝科公司数控机床精密主轴等8个重点项目,有力推动了滕州机床产业的高质量、集群式发展。

展望机床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王亮表示将继续发挥好代表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开展新产品开发试制工作,突破并掌握高精度机床的关键制造技术,进一步叫响高端机床“滕州制造”品牌,力推机床产业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