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 粮食入库

市中“保姆式”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04日

本报市中讯 近年来,市中区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积极开展“保姆式”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粮食生产的耕、种、管、收、储等环节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提升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搭建起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桥梁”,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市中区集聚富源农机合作社、登海德泰种业、牧遥农业科技等经营主体,在西王庄镇谭家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基地拥有植保无人机、大功率拖拉机等各类农业机械136台(套),总动力4600马力,可为1.5万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并跨省作业辐射至江苏、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地,年综合作业面积125万亩次。

该区基地以全域高标准农田为基础,按照机械化连片、标准化作业、规模化推进的原则,开展土壤深耕、有机肥深施、耕耙一体化等全程机械作业。立足种业资源优势,打造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000余亩,拥有小麦、玉米育种繁种材料1000多份,省级审定玉米新品种9个,年供应良种能力突破700万公斤。以新技术、新机具、新产品“三新”技术应用,推广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传统种植前期水肥供应不均匀的问题。无人机喷施集中开展统防统治,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20%,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推广使用小麦玉米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和2%以内,亩产减损增收20公斤。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集中回收、处理、加工,实现秸秆变废为宝,年处理秸秆7.1万吨,生产有机肥4.9万吨,形成“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数字化监测—机械化管理—烘干仓储—秸秆利用—肥料还田”的全链条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

该区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挥“统”的作用,由村集体整合耕地资源,农户只需向基地支付服务费,基地实施耕、种、管、收、储全程托管,实现“足不出户、粮食入库”,节约生产成本,促进村集体、农民和基地“三方共赢”。同时,针对一般农户,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需”的要求,由农户根据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需求下达单项或多项服务订单,合作社开展单环节或多环节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种地难”问题。针对外出务工农户,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进行良种繁育、高标准种植,在保障农户收益的同时,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实现农业增效。(记者 王兆虎 通讯员 高凯 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