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

法护营商无止境 助企纾困显担当

2024年11月26日

本报市中讯 “政府帮我们想办法、破难题,尽力为我们提供最大支持、最优服务,让我们企业在市中区发展更舒心、安心、顺心,也坚定了我们在市中区投资创业的信心、决心。”今年10月,在市中区行政复议进企业活动中,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庄建刚这样说。

今年以来,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创新出台实施了《市中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项机制”实施方案》,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新发展、打造新模式、健全新机制、做实新文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探索实现行政执法“新发展”。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推行入企执法备案扫码制度,进一步规范入企执法行为,目前,全区涉企执法检查、涉企调研等已统一纳入“枣企e码通”进行管理。组织全区各部门依法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加强对基准适用情况的指导监督,为行政执法人员提供精准指引,全区执法部门共梳理并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16299项。持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案卷评查3次,共评查了来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执法部门的72本执法案卷。

创新打造“复调对接”“新模式”。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将涉企案件的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复议过程,推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能调尽调。立案阶段,办案人员积极搭建各方沟通渠道,深入研判纠纷症结,做好释法明理,争取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始发阶段;审理阶段,在评估法律风险,厘清是非曲直的前提下,围绕双方争议焦点做足调处功课,着眼于矛盾根源,力争调解和解结案,减少企业诉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从实质上化解行政争议,努力让行政复议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减震器”,2024年以来,行政复议受理并结案案件182件,调解占比18.57%。

推深做实涉企普法“新文章”。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组建律师服务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邀请政府法律顾问为企业开展免费体检,定期组织“法律诊所”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一对一”法律服务,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接受企业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或者建议。精准提供检察服务套餐,聚焦法治宣讲、检企联络、争议化解等企业司法需求,2024年以来,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告知函”220余份,上法治课7场次。深入开展“千警联千企”活动,加强安全监管,打造法治营商环境新高地,2024年以来,组织入企反诈宣传活动40余场次,覆盖企业员工1.8万余人次。 (记者 李鲁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