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刘昌宇
花糕、菊花酒、羊肉面、螃蟹,号称重阳节的四大美食,也是古人过重阳的标配。登高望远归来,就着菊花酒吃着螃蟹,再来一碗羊肉面,满肠满肚都会透着馨香;如此酣畅淋漓地品尝完这些荤菜,意犹未尽中再来块花糕刮刮油水,定会让人既爽心又惬意。
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了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重阳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郑板桥有诗曰:“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生动再现了重阳佳节吃螃蟹的盛景。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说到重阳,总离不开“酒”字。古时过重阳节,饮“菊花酒”是标配。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农历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
重阳节吃羊肉面则别有一番寓意。“羊”与“阳”谐音,正好应和了重阳之名。而面更是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意。重阳期间,正值羊儿最肥的季节,也是吃羊肉的佳期。羊肉本性暖,可以御寒,还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羊肉一直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最佳补品。故而,重阳节期间吃碗羊肉面,既寄寓着天长地久的美好意蕴,又能达到祛湿气、避寒冷、暖心胃的养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