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学生们参观非遗馆
小朋友们在馆内练习书法
漆扇体验课吸引学生们积极参加
学生们感受剪纸文化
非遗馆门厅
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
老师现场教学生们制作糖葫芦
张运永 刘贤慧 刑路 摄影报道
暑假以来,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内人流如织,每天都有来自全市各地的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参观非遗馆,体验鲁班锁拆装、桃木雕刻、葫芦烙画,制作木版年画、学习体验柳琴戏、体验射箭投壶等活动,学生们在研学过程中,学习到了非遗知识,体验了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非遗五进”活动的落地实施,滕州市在全市率先建设我市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研学接待大厅、非遗展览馆、六艺艺术教育馆、体验教室、非遗传承人工坊、科技馆等研学活动场所,本着弘扬传统文化、六艺创新艺术教育的宗旨,遵循文旅融合的方针,采用“游览展示、艺技展演、沉浸体验、研学实践”等形式,将滕州市非遗实物整理、收藏、展示,实现文化保护、社会教育、大众创客、产业服务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自2022年5月正式建成开放运营以来,已聚集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共计359个,非遗项目传承人20余人,每年举办非遗研学及公益展览110余次,受众3万余人次。
为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他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涵盖了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节庆等多个方面。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体验、制作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