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6日
□黎平
置身于年味渐浓、人流渐多的小城街市,我的心也向乡间飞去。此刻,我想借问一声:鲁南的父老乡亲,你们一年的收成都好吗?
甲辰年关临近,柱子自新疆打工返乡。电话打到我家里时,已是下午申时,我急忙赶到枣庄西客站接站。在出站口,身材高挑的柱子,身背手提大包小包,于人流中,满脸兴奋地向我走来。柱子是我儿时伙伴,后来,我走出乡村,到城里工作,柱子也开始外出打工——江苏、浙江、新疆,他越走离家越远,看到了美丽风景,也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可我们的联系没断,每年,打工往返,他常到我家歇歇脚、拉拉呱,友情再叙。
上楼,一进家门,柱子就忙不迭地打开包裹,递给我一摞黄澄澄香气诱人的面饼。我知道这是新疆人的伟大面食——馕。柱子说,这是在新疆达坂城乡村买的,纯手工地炕的馕,正宗!我咬了一口,满嘴的香呀!由衷地感谢柱子让我有了这口福。
柱子媳妇晓云,也从乡村赶来我家,接他。说话间,暮色已降。我热情地挽留他们吃饭、住下,明天再走。炒了四个热菜,开了瓶酒,在菜香、酒香中,我们这对儿时伙伴,时时举杯,散漫而谈,真情在鲁南小城的夜空中弥漫开来……
柱子说,这几年,他在新疆亚中——达坂城输变电工程、乌鲁木齐软件园打工,参与的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内地对新疆的大力支援。我知道,柱子虽然没有专业技能,干的多是电工辅助岗位,但是他好学善问,人又勤快,能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签约,为支援边疆作贡献,我着实佩服这位儿时伙伴。
说到忙碌了一年家庭的收入,两口子给我算了一笔细账。先说打工收入,柱子边说,边伸出右手拇指做了个弯钩手势:一年下来,有九万元。接着又算计家里农事收入,我知道,我和柱子家乡在城南边,二十世纪被统称为南四社(南常沙沟周营陶官四个毗邻的人民公社),这南四社土地贫瘠,又没有工厂矿区,家庭收入的门路少,人也不活泛,柱子妻子说:一家四口,种五亩二分地,一年麦子、玉米卖两茬,再加上国家粮补,少说也能净收入5500元;家里的几棵枣树、小养殖等今年卖了3200多元;自己又兼做乡间公路养护工作,一年工资6000余元。这样,全家整年收入,合计104700元。再说支出,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读中学,国家免学费,花费不多;人情往来和过年过节的花销,是家里支出大项,一年下来全家各项支出估摸有27000元。收支相抵,还净余约78000元。对此结果,夫妻俩相视而笑,感到十分满意。柱子又捏起酒盅,咂咂有声地饮着。我也被他夫妻俩的高兴劲儿感染了,端起酒盅一饮而尽。几分酒意中,望着这对朴实能干的夫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终日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情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是他们洒下汗水换来了这一年的好收成。柱子夫妻俩还说出了他们藏在心底的打算:再辛苦几年,在外边长长见识,积攒下钱,然后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出把力;回头,也想在城里置办个门脸,再买套房。按时下流行的说法,这应该是柱子的家庭梦吧!只要努力奋斗,梦想总是有成真的时候,我祝愿他们早日梦想成真。
第二天,送走柱子夫妻俩,置身于年味渐浓、人流渐多的小城街市,我的心也向乡间飞去。此刻,我想借问一声:鲁南的父老乡亲,你们一年的收成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