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个率直的自我

2023年07月25日

□刘学启

有一位青年工作者,为社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被评为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耳边也不免吹来几句冷言冷语,“不务正业”啦,“不学无术”啦……他曾为此苦恼过。我告诉他,不必在意,人活一世,向光明的大道迈进,必然历经风雨。

你工作出彩了,必然带来别人的冷嘲热讽,如果你落后,别人会说你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是为啥?我就此问题请教过社会学家。他告诉我,因为你生活在社会里。我理解,社会不在别处,社会就在他人的眼光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社会的存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社会,只存在单个的男人、女人和家庭”。虽是一家之言,但也说明,在具体的人与人交往中,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一股超越个人的无形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这是因为社会上的人是由双重自我构成的。在其独身时,显现出来的是高矮胖瘦的生物自我。一旦进入社会人就显现出来的是尊卑优劣的社会自我。我们走向社会,抽象平等的自我很快就退居幕后,他人眼光里的社会自我更多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实质性差异。所以在社会里,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的快乐,压力甚至痛苦都很难逃离他人的眼光。社会上出现的“躺平”“社恐”“宅男宅女”等等现象,核心的问题就是不愿面对他人的眼光。

既然他人的眼光如此折磨人,我们就不能置他人的眼光于不顾,活出一个率直的自我吗?叔本华指出,人性有一个特殊弱点,即特别重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但是对于人的真正幸福而言他人的看法是起阻碍作用的。首先应该尽可能克制对他人的意见的过度感受,否则我们就会成为他人意见的奴隶。在《人生》这部电影里,本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极其普通正常的事,然而巧珍和高加林的恋爱却在小山林里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巧珍不顾这些舆论和压力,在众目睽睽下勇敢地坐到了高加林的车上,昂然而去。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社会上讨生活,我们就必须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并且正确地对待他人的眼光。

再就是记住,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列子·汤问》篇中,有一个《薛谭学讴》的故事。薛谭向当时名歌手秦青学唱歌,学了一段时日,颇有进展,歌声婉转动听,自以为学成,想辞师而去。秦青并不挽留,在郊外为他饯行。席间,秦老先生为他引吭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听了,深感自己的技艺还差得太远,便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后来薛谭得到了教训,格外虚心,终于学成。这说明,一个人的成功是与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为了正确对待社会自我的落差,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坦率承认自己不足的人。一个人只有能够坦诚地面对自身的不足,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