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粽”是情

2023年07月25日

□张冬磊

又到了粽叶飘香、满齿甜糯的端午节,那一口软、甘、粘、香的味道是家的感觉,更是情的羁绊和牵挂。

小时候,端午节包粽子是家里的大事。印象中,奶奶会提前许多天赶集选购粽叶、大枣、糯米、白棉绳,每一样都要精挑细选、货比三家,因为食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粽子的口感,甚至对个人的口碑。所以粽叶要鲜亮、糯米要饱满、大枣要甜一些,拿几个试吃一下也是买卖双方都认可的,就连包粽子用的绳子也不可大意,那种细细的白棉绳是公认的好东西,和绿色的粽叶最配,还不会干扰到粽子的味道,是曾经流行一时的塑料绳子所不能比的。

端午节那天,只见不大的院子里摆了好几个大盆,有放淘好的糯米的,有放被水泡着的粽叶的,有放洗净的大枣的,还有一绺绺的白棉绳,万事俱备,剩下的就看奶奶的手艺了。当然,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全家总动员才可以,出嫁的姑姑被叫回来帮忙了,在家的女孩子更不必说,一家人围在一起,说着、笑着、忙活着,家长里短、市井趣事,互相探讨、学习着新的包法和形状。不一会儿,盆里的粽子堆成小山了。

院子那边,柴火、炉灶早就准备好了,大大的锅里盛满了水,男人们负责架锅、端粽子、煮粽子。当柴火越烧越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当白乎乎的热气溢出锅沿,满院子里已经全是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和大枣的甜香。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围在炉灶周边流着口水,想象着粽子出锅时的模样和味道。几个小时的馋人等待仍然没有耗尽孩子们的耐心,终于出锅了,大人们一边撵着,提醒“别烫着”,一边喊着整齐的号子,把大锅抬到地上,在孩子眼里,整个过程好像一种古老的仪式,只有粽子才能配得上这种隆重和等待。

吃粽子同样是快乐的环节。经过水煮的粽叶刚出锅时是碧绿的,让人看了就忍不住下手,哪怕被烫得声声尖叫。剥粽子是需要细心的技术活,毛躁的男孩子总是手忙脚乱、不得要领,在大人和姐妹的提醒下才找到“窍门”。好的粽子捏起来有一种偏硬的手感,饱满而坚挺,剥开粽叶后有晶莹剔透的美感,粒粒糯米透着白玉般的光泽和温润,吃到嘴里粘粘的、弹弹的,越到中间越接近“宝藏”,甜甜的味道越发浓烈,如果是蜜枣,会齁得你一整天都甜甜蜜蜜,幸福的感觉大抵如此了。

煮好粽子后,邻里之间都会互相赠送品尝一下,人情来往的同时也有比试一下的味道。谁家包的好看,谁家包的好吃,谁家的大谁家的小,谁家的枣多枣少,都会在童言无忌中分出高下,继而在大人们的哈哈大笑中将节日快乐的氛围推向高潮。而最快乐最幸福的环节是把煮好的粽子分成大小不等的若干份,送给兄妹、子女、亲家等亲朋好友,小小的粽子此时不仅是食品,更是亲情、友情的纽带,被赋予了情感、文化和民俗等众多内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憧憬。

从小到大,我吃得最多的就是妈妈包的粽子,我也一直认为妈妈包的是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直到结婚后我吃了岳母、老婆包的杂粮粽子、肉粽子,那又是另外一种人间美食的代称。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收到两位老人包的粽子,不善言表的我谨以此文祝福两位“妈妈”,以及天下所有的老人们幸福安康、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