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瓦鳞鳞若火龙

2023年07月18日

□孙忠强

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时,谦虚地在前头添了一个“小”字,以示酷热程度尚未达到极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中有“暑气至此尚未极也”之说,故称为“小暑”。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古人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

古人将小暑季节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为随着热风袭来,蟋蟀离开田野避暑热,老鹰离地搏击长空。

小暑当日多雷雨。传说“小白龙”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囚禁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失去了龙身自由。唯有小暑当天,恩准其回家探望父母。到了小暑那天,“小白龙”由于探家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小暑节气期间,鲁南苏北地区民间有“晒龙袍”的习俗。每年的六月初六,只要天气晴朗,人们起床之后,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全家人穿过的单衣、棉衣、被褥等找出来搭在庭院扯的绳上暴晒,谓之“晒龙袍”。衣服被褥经过这一天的晾晒之后,便可收叠储放到箱柜内,整个雨季不再翻动,以防衣服被褥吸潮霉变。

峄县民间农谚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日烤,都表示“蒸桑拿”般炎热。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中这样描述: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在古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冷热是切肤的。再热的天农人总要下田干活的,节气只关乎汗水的流淌和庄稼的长势。对于乡亲们而言,小暑是不怕热的,因为有农谚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在老天爷那里,炎热会有起有伏,但总会让温度大致平衡均等。所谓“背着抱着一般沉”,小暑热够了热透了,大暑就会凉快些。否则,大暑节气的“三伏天”更加难熬。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唐)白居易《消暑》

如何才能消除暑热?只需要闲坐在院子里,心头没有多余的欲望,窗外自有清风吹来。凉风生起是因为室内空荡,散去体热全靠自己心中安静。这样的修心养性之法,不需要和他人攀比。

如果说,大雪的节气里,最宜于饮酒;那么,小暑的节气里,最宜于品茶。白雪红炉,一樽浓酒,是大雪节气里最奔放的插图;白日红霞,一杯绿茶,便是小暑节气里最温情的封面。诗人何旦最有闲情雅意,系舟树下,看粉蝶晾翅,观蔷薇锁窗,又有雏燕双飞,便生修竹微凉,遂吟诗《小暑时节》赞曰:急雨翻荷小池塘,惊起沙鹭成一行。一叶轻舟系垂杨,粉蝶晾翅短棹旁。庭前蔷薇对锁窗,雏燕双飞入画梁。殷勤芭蕉待故人,篱落修竹生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