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郑学富
前不久,陪朋友游览运河重镇台儿庄古城,被城内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所吸引。船型街是非遗集中展演展览区,在一个不大的舞台上正在演出柳琴戏。柳琴戏流行于鲁苏皖接壤地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戏产生于清末时期,源于穷苦人走乡串户乞讨上门随口演唱的小调,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日臻成熟。旋律摇曳多姿,节奏或舒缓或明快,唱腔曲调优美,细腻婉转,尤其是唱词的句尾的拖腔委婉缠绵,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当地又称“拉魂腔”。女腔委婉华美,俏丽悠扬,优美动听;男腔粗犷奔放,质朴无华,深沉浑厚,独具风采。这是台儿庄古城非遗表演的一个缩影。
作为旅游景点,如何与古老的非遗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台儿庄古城的做法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非遗作为旅游的重要资源,有机融入景区,促进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台儿庄古城肇始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明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使其成为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呈现出商贾云集、船舶迤逦、一河渔火、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 ‘天下第一庄’。”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驰名中外,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同时也被炮火摧毁为一片废墟。恢复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城内拥有3公里古运河道和15公里水街水巷,10大主题街区,40座文化展馆,汇集南北八大建筑风格、东西五大宗教流派于一城,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现了明清时期“一幅清明上河图,十里画廊卷不住”的壮丽景象,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流经台儿庄古城的3公里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和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
台儿庄古城在非遗保护传承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适应当代旅游需求和旅游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景区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丰盛的非遗文化盛筵,向游客展现“动态”的运河文化。非遗演艺、民俗展示、社火巡游,精彩纷呈。如在谢裕大茶行表演的传统曲艺山东快书是第一批国家非遗,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人王超从事快书表演近20年,他的表演字正腔圆,台风稳重,语言明快,演绎的角色惟妙惟肖,观众如亲临其境,引来阵阵叫好声。在关帝庙广场上表演的中国首批非遗项目、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火龙钢花,已成为游客来到台儿庄古城必打卡的项目之一。在一场充满梦幻的实景演出中,舞龙者在温度高达1500℃的“铁水流星”下舞动穿梭,一条红色的巨龙在一朵朵巨大的金色花朵下来回摆动,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龙与火完美融合,炫美、磅礴、壮观。古城内具有鲁南特色和运河风情的鲁南花鼓、运河号子、渔灯秧歌、乾隆巡游台儿庄、万家小姐抛绣球等20多项非遗民俗演艺,全天候不间断在古城内进行表演、展示。演员或奔驰、或跳跃、或对唱、或打趣,节奏鲜明、异彩缤纷、气氛热烈,充满浓浓的文化韵味,既增强旅游景点的观赏性和参与体验感,更让游客在一步一景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
台儿庄古城旅游的繁荣也为非遗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遗的生机和活力,使沉寂多年甚至濒临绝迹的非遗文化重放异彩。在大衙门街驿站广场前,一阵独特的曲调声吸引游人驻足观看,小木屋前一帘白色的幕布上,上演着抗战时期台儿庄人民奋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故事。这是独具鲁南特色的皮影戏。正在幕后操作的是鲁南皮影陈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陈守科。在旧社会,他的祖辈为了谋生,常年奔走在运河两岸表演皮影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皮影戏就很少有人演出了,几近绝迹。台儿庄古城重建后,陈守科来到古城内重操旧业,已经在这里表演十几年皮影戏了,很受游客的欢迎和喜爱。他在原有《西游记》等节目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创新发展,通过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向游人讲述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故事。胡家大院的扎染是传承上千年的民间传统染色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传承人“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演示操作,在喧嚣的街市上挥洒出水墨画般的韵味。市楼西侧柳编也是国家级非遗。一根根普通的柳条在守艺人的手上飞舞旋转,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魔术般的表演中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工艺品呈现在游客面前,美不胜收,令游客眼花缭乱。这些非遗在表演展示的同时,还开发出文创产品,制作出一件件特色旅游商品,令游客爱不释手。
在台儿庄古城,非遗美食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在这里能品尝到具有南北风味的地方美食小吃,黄花牛肉面、菜煎饼、羊肉汤、辣子鸡、微山湖四鼻鲤鱼、石头大饼等,香味浓郁,风味独特。如黄花牛肉面就是南北风味融合的具有代表性的运河美食。黄花菜产于南方,而黄牛则是北方所有,二者结合缘于大运河。南来北往的船只在台儿庄码头停泊靠岸,商人、船工、纤夫在此歇息休整,大量南北客商在此定居,形成了南北风味兼具的饮食文化。北方人喜欢的牛肉和南方人酷爱的黄花菜在此碰撞融合,给台儿庄平添了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台儿庄古城推波助澜,每到节假日,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烹饪大赛,来自全国各地最有特色的美味小吃齐聚这里,大显身手。
台儿庄古城作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始终发挥着非遗文化传承、交流和发展的平台作用,连续举办了台儿庄古城春节大庙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运河文化带优秀非遗项目展演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非遗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非遗文化故事,有效推进了旅游与非遗的融合发展。在台儿庄,景点火了!非遗活了!
当我们离开台儿庄古城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走在流光溢彩的石板街上,望着古运河上的点点渔火,远处传来铿锵有力、悠扬悦耳的“运河号子”,我想美丽风景和古老非遗在此交相辉映,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绚丽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