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7日
□孙南邨
而今在家乡的豆地里已见不到豆虫,也就不再有野生豆虫渣可吃,没吃过的人只能听听故事而难知其味了。
我老家位于农村平原地区,早年间乡人常吃的虫类有4种:幼蝉、蚂蚱、豆虫和蚕蛹。这几种虫作为菜食,我认为最好吃的是豆虫渣。
我少时曾在豆棵上逮过豆虫,也曾跟在牛耕豆地的后边拾过豆虫。豆虫是豆天蛾的幼虫,靠吃黄豆叶生长,是一种害虫;成虫后为深绿色,嫩而瘦,食之无味,人们逮到它便剁碎喂鸡鸭,到豆子临近收割的时候豆虫长成绿黄色,肥了,这时人们才开始吃它。
最好吃的豆虫是蛰伏在地下的休眠之虫。豆子收割之后,有经验的成年人,在豆地里可以寻找到豆虫下蛰的痕迹把它挖出来,然而此时正是三秋大忙,谁有闲工夫鼓捣这玩意?孩童们倒是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只是轻易挖不到它;得豆虫的最佳时机就是耕豆地的时候,在犁后的墒沟里捡拾。被耕翻出来的豆虫,正弯曲在一个球状的土穴里酣睡,体色由原来在豆叶上面的绿黄变为黄白,肥胖而体内少有脏物,这便是做菜用的上品了。
豆虫皮硬耐嚼,吃它多是火烧、油炸、炒豆虫渣几种做法。烧吃最为容易,在田间拾点柴禾或在做饭的柴禾火灰里,烧一会就熟;炸吃需用较多的油,这在饭店算不了什么,若在家庭就不划算了,再说油炸出的豆虫已是一段酥香皮,吃不出特有的滋味;用它做菜,还是炒豆虫渣最能吃出好味来。
自1970年进城工作后,我有好些年没有吃到豆虫渣。在20多年前,枣庄东城北面的山岭一带有了农家饭店,吃过几次农家菜感觉味道不错,有一次从滕州来了一位学兄,我便带他到那里尝尝乡间菜味,顺便欣赏一下山野风光。时在秋末,于菜案上看到了豆虫和蚂蚱,都很肥胖,问店家才知道是他花钱向当地孩童收购的野生之虫,并非人工养殖。那么,两样各上一盘,特别告诉店家要吃辣椒炒豆虫渣。做豆虫渣比较费事,店家坚持要用油炸,我笑着说费事你就收费事的钱,他这才乐而为之。辣椒炒豆虫渣,味道极好,只是那位学兄自小没有吃过豆虫,不敢品尝。我把吃剩下的豆虫渣打包带回家,夫人尝后说“是那个味”,几天后我们专门去吃这道菜。
现在说豆虫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可早年人们哪里知道这些讲究的事?前辈人吃它,后辈人也吃它,随便逮,随便吃,烧、炸、炒后的豆虫香而无异味,也就流传下来。人们最初吃它,大约是在唐代官方推广“捕蝗”“食蝗”的做法之后,同属蚕食庄稼的害虫,能吃则吃。正因为吃它,减少了豆虫羽化为蛾、产卵成虫后蚕食豆叶的恶性循环。如此看来,吃豆虫对人体、对黄豆作物都是有益无害,可以说是吃得科学,吃得有理。
家中做豆虫渣,把豆虫的头部切下扔掉,用一根筷子顶住虫体后部将它翻卷过来,洗去里边的脏物,然后剁成碎渣。实际上蛰伏地下的豆虫体内脏物多已排泄干净,里面只有一层薄薄的黄白色的油粘在肉皮上。豆虫剁成渣,配料辣椒也剁成渣,油炸葱姜花椒后,先炒豆虫后放辣椒、盐,最后加蒜片略炒一下即可出锅,用它喝酒、下饭都是好菜。而今在家乡的豆地里已见不到豆虫,也就不再有野生豆虫渣可吃,没吃过的人只能听听故事而难知其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