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歌里仰望星空

2022年09月01日

□仇进才

仰望星空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姿势,这是一首首唐诗宋词共同凝练出的文化认同。而在以流行音乐为印章的现代文化中,仰望星空同样是一项极富启发意义、古典韵味和审美情趣的行为。

常听逃跑计划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在夜里,星光是比月华更让人亲近、更让人热泪盈眶的微光。或许是因为它的渺小,比起月亮在每一个中庭都能洒下白霜,星辰只能实现自身的明亮,而无法普照。若说月亮是圣贤,星辰就是智者,和平凡大众一起处于黑夜中,却又高居穹顶,发出细微却并不微弱的光芒。它们无法让黑夜变成白昼,却能让后人在行走时始终不会丢失方向与希望。它们是伟大的,不断尝试破解黑夜的秘密,思考着辩证、转化与抵达的哲学。黑夜在降临到我们身上之前,必先要跨过它们的身躯。

中学时,班歌是张杰的《仰望星空》:“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天空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群星成了梦想的象征,与目标、意义等词语有了隐喻的羁绊。再远的距离,都是微小距离的累加,而踮起脚尖,就能拉近其中微小的一段。可惜,人往往是低着头走路,目光囿于自己的影子里,所以一年年过去了,我在二维的地图里始终找不到出路,始终怀有梦想,始终不能实现,有限的距离被逼成了无限。我忽略了,只要踮起脚尖,抬起头,就能摘下星辰,别在胸前。

胡彦斌在《繁星》里唱道:“璀璨的繁星,让辽阔无垠的夜空有了意义。”星辰用渺小而明亮的光芒对抗无垠的夜色,让蔓延了亘古的黑暗有了光明,就像让无中生有,从死寂里诞生生机一般,这是何等的创造力。每一个失意潦倒的人都能从其中攫取一份昂扬的精神张力,在废墟上重建生命的意义。仰望星空,是对生命的一种升华。

它还有下一句:“正如遇见你,让缺页的故事从此连词成句。”星空是一首长诗在天地间流转、爆炸后的喷薄,是美学的高度展现。它天然地带有一份浪漫的情怀,这种珍贵的风光自然要与最珍贵的人共同欣赏,才能让天时地利匹配人和。

我想,在星空下遇见的人,约定的一生,都会在天外,在另一颗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上,留下两个人的投影,留下一段关于幸运与福祉的传说。当我们两鬓斑白,牵着手眺望星空的时刻,年轻时的我们正永久地站在光行走的起点,在一颗不停地自转的星球上,与我们对望。

恋爱时,常听汪苏泷的《银河》:“我和你都在同样一个小小银河,却刚好避开每一个大大的漩涡。”其实,宇宙中的银河、星辰何其之多,我们能在同一颗星辰上,在同一方时空里相遇,该是宇宙精心设计了多久才能成全的造化?聚散都是缘,在两双眼睛,两片嘴唇之间,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作为见证,钉住回忆,上达银河,下抵深夜。

尤为喜欢孙燕姿的《我也很想他》:“还记得那年我们曾许下的愿望,星星骗了我们,我们却因此上了一课。”星星陪伴着我们走过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陪伴着我们从一个人走成两个人,又走成一个人。每个人眺望星空的时候,都把自己对于命运的注解交给了星辰,所以它的光芒湿润而清亮。当你困惑时,注视它,你未必会明确地得到解答,却会拥有站起来、继续前行的心境和力量,因为所有的沉郁顿挫和苍茫都已落在脚印中,只能发出虫鸣。

仰望星空,让尘世里的人重新拥有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当年华泛起微光,人的眼中有泪滴般的星辉,如清浅的喜,亦如晃动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