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3日
唐剑锋 孙晓红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回信中,总书记特别强调“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精神”。
甘为人梯,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奉献。甘为人梯的意思指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为帮助他人进步或者做成某一事业而作出自我牺牲的人。甘为人梯就是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作梯子,让别人踩着上去。许多科学家因为甘当人梯而受到尊敬。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有道是:大爱无疆,为了事业,心甘情愿让别人踩着肩膀。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演绎数学人生,一直前行?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认为谷超豪的“交账说”,是支撑着他前行的力量源泉。谷超豪院士的“交账”,其实是一种甘当人梯的献身精神。谷超豪院士在科学研究上可以说硕果累累,却一直不敢忘记:“当年,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将我的军!”要学生超过自己,需要无私,需要大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是把自己作为一部“梯子”,谷超豪院士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谷超豪院士从教60年,培养了9位院士弟子。可见,很多弟子是踩着这部“梯子”登上房、登上山的。桃李遍天下的谷超豪院士才自豪地说:“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老先生交账了!”谷超豪院士说的这个“交账”,是自己培养了超过自己的学生。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著名院士谷超豪把学生超过自己引以为荣,这是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无私,也是他们的梦想,更是他们这部“梯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人说:“交账”是一种责任;有人说:“交账”是一种使命;有人说:“交账”是一种信仰;有人说:“交账”是一种追求;有人说:“交账”是一种境界。
我以为,谷超豪院士说的“交账”,就是一种甘当人梯的楷模。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在苏步青、谷超豪眼里,老师应该是甘当人梯的楷模,应该具有“扶上马送一程”的奉献精神,把一位位学生送上房、送上山,是责任,是衡量是不是合格好老师的标准。老师,就要有“以学生超过自己为荣”的胸怀;新时代的老师、老教授身上,不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陈腐观念,要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高至纯境界。
无私者,有爱者,才能竭尽全力培养学生超过自己。谷先生的学生说:谷先生从事研究有一个特点,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于是,他的弟子们个个成为了一方的“高手”。在谷超豪院士精心培养的学生中,9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穆穆教授说,二十几年前,他即将参加有关“大气物理”博士论文答辩,导师谷超豪认为论文不错,却叫他去大气物理研究所半年后再答辩。原因是穆穆“对大气物理的基础了解不够”。如今,穆穆早已成为大气物理研究所骨干力量,每每想起此事,他总是说:“真应该谢谢老师的严格。”没有这份严格,可能走在“梯子”上,步子就不稳,甚至很难行稳致远;有道是:“严师出高徒”,所以,在谷超豪院士培养的学生中,个个都可以独当一面,个个都出类拔萃,个个都成为别人的“梯子”。
“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苏步青、谷超豪和这些老教授们身上体现出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难得。有了苏步青、谷超豪和老教授们的育才观,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愿“甘为人梯的精神”在各行各业彰显。